打通“关键堵点”,为内外贸企业顺畅切换搭桥铺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2-08





  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调整完善国内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检验认证衔接、监管衔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已经逐步建立起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相衔接的国内经济管理体制,这也为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企业如何打通内外双循环,则有待更多的政策配套和创新探索赋能。


  事实上,“内外贸一体化”这一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彼时学术界针对当时存在的“外贸企业没有内贸经营权、内贸企业不能经营外贸”的现象提出解决方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也得以不断加快,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市场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但必须看到,在这一进程中,“内外贸一体化”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一体化调控体系不够完善,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够强,内外贸融合发展不够顺畅,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其中存在的许多堵点,都有待进一步疏通解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国常会还有这样一条更具体、更务实的新提法:要聚焦企业需求和市场反馈及时优化政策,切实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这一提法之所以值得关注,恰恰是因为其言简意赅地为此前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了解题思路。


  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最关键的主体和最大的受益者,依然还是企业。无论是调整完善国内相关规则、规制,还是标准衔接、同线同标同质,这都意味着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和业务。此前有机构调研长三角、粤港澳湾区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其中就提到了许多外贸企业看到国内需求的快速爆发、却困于标准和认证不一致导致的生产线不一;但调整起来又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和不可预判风险。这也使得很多外贸企业眼看着国内有需求,却难以调整企业战略步伐和节奏;同样的问题,其实也存在于那些以往业务主要集中于内需、如今希望探索出海市场的企业规划之中。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缘政治经济摩擦不断的背景下,供需的不匹配导致内贸和外贸都面临转型需求,出口与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也更需要进一步协调配合。而内外贸的良性互动、打通堵点,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速形成国内国际良性双循环的格局。


  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中国企业已经到了需要进一步打开市场、拓展新发展思路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的调整步伐也自然需要不断加快。如今,从政策层面提出要更好地打通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标准、规则、监管的不一致、不协调堵点,这无疑为正准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大展身手的企业搭桥铺路。


  反过来看,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同样也是在为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破冰、破题。可以看到,自2022年以来,多个省市先后印发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措施或方案,接下来,如何在“内外贸一体化”所设定的多项目标引领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会是新政策调整优化的重心所在。这事实上也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的题中之义。(陈白)


  转自:凤凰网·政能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