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新兴产业需着眼全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1-28





  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近年来,各地纷纷布局,发展新兴产业。


  在新兴产业发展热潮带动下,相关项目投资动辄数百亿元乃至千亿元,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烂尾风险。近年来,分布于我国5个省份的6个百亿元级半导体大项目先后停摆,造成资源浪费、资产损失,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新兴产业是人才、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市场环境等条件要求较高,不可能一时一地突击上马。然而,仍有少数地方对长期资金和政策保障缺乏统筹协调,不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实际基础水平,不考虑同质化、重复化风险,盲目跟风布局。


  有的地方虽然对新兴产业颇为上心,但不会管、管不好项目的情况依然存在。通过分析一些烂尾投资项目,不难发现,有的地方因缺乏既懂项目管理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项目从发展路径、整体规划到资金分配等都存在一定问题。


  过度依赖地方财政也成为拖垮项目的高风险因素。新兴产业需要较大投资,有些区县以自身财政或者基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显然是“小马拉大车”。一些本应主导投资的产业方大股东出资极少,或以收取巨额技术授权费等各种隐蔽的方式变相收回了出资。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资金足额到位后,迟迟等不到企业资本入场。随着地方财政压力加大,更加无力支撑项目进展。


  发展新兴产业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需着眼全局。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引进项目前需立足实际,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根据本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打造专业团队很有必要。依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弥补地方政府发展高端产业的视角局限,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作出更准确研判,充分审慎评估,有选择性地发展适宜的新兴产业。在项目建设中,专业化团队还能帮助地方差异化选择细分投资领域,向资本方、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借智借力,实现政府、专家、企业等各方的良性互动。


  防范项目风险还需建立长效机制。地方政府可加强与银行机构、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沟通协调,完善风险投资和信用体系,降低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投资风险。通过建立财政资金追踪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及时反馈,防范项目潜在风险。 (作者:金观平)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谨防新兴产业虚火引燃新的产能过剩

    谨防新兴产业虚火引燃新的产能过剩

    据媒体报道,部分新兴产业上游企业隐现“虚热”苗头,中下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业内人士提醒,推动产业“螺旋式”上升,须严格执行“去产能”政策,提高新兴产业门槛,警惕落后产能无序扩张。
    2017-11-29
  • 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为何强劲

    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为何强劲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621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 7%。
    2019-11-29
  •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日前,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公开征集“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建议,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
    2020-06-12
  • 布局新兴产业切忌盲目跟风

    布局新兴产业切忌盲目跟风

    作为国家层面认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近年来持续升温,从中央到地方,利好政策接续出台。面对各路资本一致看好的新“风口”,各地政府及大批行业内外企业闻风而动,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热情持续高涨。
    2020-10-1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