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两个方向降成本、扩需求,更需相关各方紧密配合、协同发力,才能有持续的后劲。
作为刺激有效需求的两大支柱,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对稳市场预期、助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投资端看,在疫情多点散发影响下,截至5月底,我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与去年底相比并未减少,其中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反而呈现向上增长势头。从居民消费端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恢复发展态势。总的来看,亿万市场主体克服一些超预期的新情况,仍旧保持较高的增速,不仅发挥出稳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还显示出我国市场潜力和韧性十足。
然而,还要看到部分企业和行业受原材料价格高企、融资难回款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和有效需求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进而拉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需求,相关部门要及时接续落实好金融帮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纾困举措,拿出切实管用的实招和硬招。
首先,要充分释放政策主体效能,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在量和价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比如,近期一揽子接续举措在新增信贷额度的基础上,追加金融工具额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中长期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既拓宽可贷资金来源,又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另一方面要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作用。今年1月、8月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两次累计下降了20个基点,推动了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不但加速信贷有效需求回升,而且降低了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其次,从银行角度看,金融机构在降低贷款利率的同时,更应规范各个环节的收费管理。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指出,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实践中,企业除正常的贷款利息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附加成本?目前来看,个别银行在信贷、助贷等环节仍有漏洞。比如,未按照规定进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以及在融资服务中不落实小微企业收费优惠政策、转嫁成本、强制捆绑搭售保险等行为。如此种种涉企收费乱象,增加了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要加快健全银行收费监管长效机制,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充分披露服务信息。
最后,从借款人这个主体看,金融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根据个人收入情况、消费习惯提前做好消费信贷的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规划。比如,在还款期限上,假如借款人月收入能覆盖相对较高的月供金额,选择较短的借款期限时可以节省不少利息。此外,培育良好的征信也是降低消费信贷成本的方式之一,因为金融机构更乐意把资金以更低的利率贷给征信好的借款人。对于借款人来说,既然享受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就应该遵守借款合约按时按量还款,避免因逾期而产生罚息,否则征信受损影响后续信贷业务办理。
当前,经济延续恢复发展势头,正处于回稳吃劲的重要关口,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必须抓牢三个主体不放松,加快推进货币政策和相关举措落地并释放成效,为市场主体复元气、提信心。结合近期国有大行纷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后,多家股份制银行也跟进下调,这有助于推动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从而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供更大空间。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