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资产价值增值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8-02





  中国资产对于国际资本的“引力”正持续增强。


  7月28日,证监会核准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收购北京高华盛泽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限于参与科创板、创业板跟投);7月23日,大和证券(中国)正式展业;此外,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近日完成筹备工作并依法领取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摩根士丹利集团中国证券合资公司——原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7月13日正式更名为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瑞信方正在6月30日正式完成更名,变身瑞信证券;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月18日正式开业……


  而在排队审核的队伍中,尚有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等外资机构。


  诸多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并相信中国资产能够为其带来良好的回报。其支持性证据包括: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今年上半年我国创造了超过53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有可持续投资的标的——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昨日截稿,在已经公布2021年半年报的87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70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32家增幅超过100%;81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此外,有66家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双双实现增长。


  但外资金融机构布局中国市场的基础条件,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而要加快这一布局,需要的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证监会日前表示,将继续坚定落实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扎实做好每一项对外开放的具体工作;7月5日,证监会党委专门举行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提出要提高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本领,继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统筹好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之前更早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下一步,将坚持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机构设置,开办业务、产品持开放支持的态度。


  事实上,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仅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开放的同时,需要完善对跨境资金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防范外资短期内的“大进大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等,同时,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各主体提出了更高要求,至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系统性思维变成必须。在这样的压力下,市场的成熟,投资者的成长,最终会带来中国资产价值的增值,而这只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自然结果之一。这个多赢的局面,值得我们特别期待!


  转自:证券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