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引发多方关注 为何要打造中国的工业软件平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胡虎    时间:2017-03-22





  日前,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与相关单位联合策划的“呼唤中国的工业安卓”专题报道在“两会”期间引发热议,有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直指我国工业软件体系与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重视的不足和现存的问题。


  “两会”期间,由走向智能研究院等机构举办的题为“软件定义创新工业模式”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大、北航、中国信息物理系统(CPS)发展论坛、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等研究机构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制造企业、IT企业代表就此话题开展深入研讨。


  专家一致认为,国务院与工信部文件强调“软件定义”的重要作用,给工业转型创新发展带来新的视角、思路与机遇。如果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工业必将跨入的大门,那么工业软件及其平台就是开门的金钥匙,应像重视工业互联网一样重视工业软件及其平台建设。


  智能制造高度依赖“软件定义”


  当前,“软件定义世界”SDX成为工业OT技术与信息IT技术融合的新趋势,工业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依赖工业技术软件化水平。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将软件定义作为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并将其视为“信息革命的新标志和新特征”。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人们对工业软件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对工业软件平台的战略性也缺乏前瞻。工业软件的定义、分类、统计口径等基础研究都不足,还谈不上体系化、系统化、平台化发展。


  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信息物理系统发展论坛副秘书长、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研究分会会长赵敏提出,软件是工业技术的替代器、黏结器、赋能器、映射器和创新器。工业装备的智能不断升级,主要是因为软件定义技术而实现的。各种工业现场、作业流程、装备产品中嵌入式、本地化或者云化的工业软件,构成了中国工业走向智能必不可少的知识平台,成为智能制造最为核心的“软零件、软部件、软装备”。


  从软件定义的视角看智能制造,就是按照不同工业行业需求,搭建起一个或多个产学研协作定义的工业软件平台,进而在设计、工艺、流程、生产管理、运维管理、C2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各个细分领域开展各行业的工业软件攻关,最终搭建智能化的软件协作开发与调度分发平台,将各类工业软件特别是App部署到各工业行业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及产消互动的全场景,在更大范围、更广维度实现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并提供新型服务。


  在各工业强国,工业软件无一例外皆出现于研制复杂产品的工业巨头或者大型工程项目之中。中国信息物理系统(CPS)发展论坛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航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介绍说,全球最大的工业软件公司——达索系统公司脱胎于达索飞机公司。德国工业4.0的旗手——西门子公司正是因为2006年并购UG,获得前麦道飞机公司开发的工业软件,从而吹响了工业4.0的号角。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广泛使用的MSC力学分析软件,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而研制的。可以说,没有经过复杂工业活动的淬炼,单靠研究人员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工作,是不可能打造出工业软件的“神兵利器”的。


  宁振波等专家认为,作为全球制造大国,我们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产值最大的工业体系,但这个体系却是“跛脚”的,因为支撑各工业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至关重要的工业软件体系没有发育起来,这使得中国工业企业在迈向中国制造2025的道路上缺“芯”少“魂”。


  中国本土工业软件潜力很大实力可用


  中国工业企业关键设备利用率低下备受与会专家关注。数据表明,全球机床利用率日本高达80%,欧美差不多在70%左右,而中国平均只有30%左右。借助软件优化硬件运行效率存在巨大的服务空间。经过中国本土MES服务商与甲方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海尔模具的机床利用率超过75%,中信戴卡提高到65%。事实证明,我国本土软件企业集中优势兵力,深耕细分行业,做好业务知识凝聚,在局部市场战胜国外软件是很有机会的。


  今年2月23日,美国NOV公司(世界500强)休斯敦制造基地智能工厂成功验收。由北京施达优公司实施的这一项目获好评。该集团公司当即决定在其分布全球的20个制造工厂全面推广。这是中国的制造业运营管理系统软件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华为企业业务集团ICT规划与咨询部首席专家宋联昌认为,对新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另一种理解就是工业软件平台。打造中国的工业软件平台最紧迫的是为企业凝聚行业优秀的、可用的知识和经验,支持中国企业的创新积累。不少著名企业,包括汽车合资企业已经应用了很多知名软件,但并未用到软件背后西方企业先进的开发流程、管理体系和最佳实践。当前华为与很多政府、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云,或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云,已经上线的软件云集聚了大量的实践和技术积累,可帮助制造企业快速、高起点、规范化地利用成熟的知识成果。


  当前国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始向中国企业渗透,不少国企也在拥抱这些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对此,索为软件公司总裁李义章认为后果堪忧。一旦工业企业知识、技术完全依托外国平台,相当于四肢是自己的,神经系统却是别人的,产业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发展本土平台不是为了重返闭关锁国的老路,而是面向开放的国际合作拥有筹码和话语权。


  事实上,中国本土工业软件企业的规模、实力还很弱小,即使是本土龙头企业宝信软件,其2015年的营业收入也不到40亿元。随着高层对工业软件重要性认识的深化,政府政策红利、资本市场推动和本土制造业软件意识的觉醒,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可望迎来爆发期。


  工业软件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异曲同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博导、教授刘强认为,以前工业中的自动化靠硬件来实现,现在都是靠数字化、软件来实现。物理对象的数字化、虚拟化,只能依靠软件侧来实现,而不是实体侧。西门子公司推动发展的工业4.0,虽然未明确提及软件定义,但其数字工厂就是软件定义的工厂,核心是基于数据分享的合作平台TeamCenter,实质是PLM、MES、TIA三位一体的工厂解决方案。


  索为软件李义章认为,过去的信息化技术主要解决工具替代的问题,如今工业软件要把工业的业务、技能转化为软件。专业软件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把软件装入提箱,可以随时重建一个工厂。美国国防部自适应运载车辆计划就是基于互联网构建的工业知识平台,把业务知识、技术封装成模块,变成协同、共用的知识资产,可以共享、流通和交易,从整体上促进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软件定义的浪潮使得工业行业对细分的、专用的业务软件的需求呈现井喷态势。美国波音飞机787型飞机研制过程中用到8000多种软件,其中只有不到1000种是商业软件,其他7000多种是私有的工业软件。即使是工业巨头,也存在软件研发队伍跟不上需求发展的现实,这迫使全世界工业界加速跨界融合,通过同行分享、跨业协同等方法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德国工业4.0平台,从组织角度看,本质上就是新型工业软件的架构、技术、应用的研发与测试而组建的创新协作社区,从技术角度看,就是智能制造时代新型工业软件的平台或操作系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广乾认为,全球工业强国的战略布局和实践已经表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平台实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角力场、制高点。中国工业界不能永远在美、德等工业强国后面亦步亦趋。因此工业强基要有战略思维、战略远见。当前,平台化已经成为产业经济领域一大趋势,我国消费领域的电商平台成就显著,随着两化深度融合的加速,工业也会出现平台化现象,门槛更高、战略价值更高。应以举国之力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平台。(本报记者胡虎)


  


  转自: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制造2025”今年怎么干

    《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都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推进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
    2017-04-06
  • 国际投资者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对于中国市场,全球投资者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由于国内债务高企,担心中国经济会崩盘;二是,担心中国经济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2017-04-10
  • 中国矿业为何境外难做大?

    单打独斗,互不为伍,对中国企业参与境外矿业投资未必是个好现象。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国平表示,勘查与开发脱节,是许多中国境外矿业投资企业难以做大的关键。
    2017-04-17
  • 多项指标回暖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中国经济好在哪

    中国经济2017年一季度成绩单4月17日出炉。数据显示,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加,多项经济指标明显回暖,为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2017-04-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