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成推动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1-10





  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显示,2013年末至2018年末,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中小微企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分布更趋合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私营企业潜力不断激发


  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末,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07万家,比2013年末增加966.4万家,增长115%。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9.8%,比2013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


  其中,私营企业快速发展。2018年末,我国中小微私营企业有1526.5万家,比2013年末增加954.6万家,增长166.9%,占全部企业的84.4%,比2013年末提高了16.5个百分点。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359.1万家,占全部企业的75.1%,比2013年末增加972.7万家,增长251.8%,远远超出全部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同期增速。


  “私营企业快速发展背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贺俊表示,从经济层面来看,近几年增长比较快的行业是高技术产业和互联网经济,相对来说,这是民营经济比较有竞争力的领域;从体制层面看,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使民营经济大幅增长。


  营商环境的改善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以创新创业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例如,中关村发布“9+N”政策,首先解决企业在营商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各方大力精简办事程序,大幅压缩政府部门办事时间;广州高新区(黄埔区)于2019年7月发布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行动方案(2019-2022),45条具体改革措施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


  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跃居全球第31位,比2018年提升15位。我国已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创新创业环境显著改善,创业带动就业活力不断显现。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显示,2018年末,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3300.4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5.5%。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79.4%,比2013年末提高了0.1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具有很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主体。


  “在最富创新创业活力的新兴产业领域,产业组织的扁平化、小型化,甚至办公地点的SOHO化,是一个重要趋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研究总监谢振忠认为,未来的就业将更多发生在百余人甚至几十人的小企业,甚至是十几人的初创型企业。“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情况将越来越稀见,高成长性、自我实现机会较多的小企业将是他们职业转换的重要选择。”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提速明显


  报告显示,从区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发展提速明显,东部地区则依然保有优势。2018年末,中部地区中小微企业384.8万家,比2013年末增长129.9%,占全部中小微企业的21.3%,比2013年末提高了1.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307.2万家,比2013年末增长131%,占全部中小微企业的17%,比2013年末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中小微企业1115.1万家,占全部中小微企业的61.7%,比2013年末下降了2.6个百分点。但东部地区中小微企业经营效益好,仍然占有优势,2018年,东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平均营业收入1085.9万元,分别比中部和西部地区高11.9%和12.1%。


  天方智库创始人罗天昊表示,未来中西部地区是中国最大增长极,东部地区发展趋缓正常。“国内产业的转移方向本来就是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小微企业在已经推高成本的东部地区生存不易,而中西部地区陆路交通越来越发达,中小微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可以链接更多城市和更广阔的市场。”


  谢振忠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速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另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成效。一些中西部城市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贵阳高新区发挥地质稳定、电力资源充沛等优势,下大决心发展大数据产业,成果斐然;合肥高新区发挥中科大等科研资源优势,依托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建设“中国声谷”,智能语音产业领先全国。


  在贺俊看来,中西部地区发展提速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营商环境的改善。


  西安是近年来中部地区发展较为快速的城市。2018年,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各项任务的落实,西安高新区实施了营商环境攻坚大行动。一年来,西安高新区持续深化行政效能革命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所有权力进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同时,借鉴浙江经验,加快制度供给,打破信息孤岛,搭建“四个平台一张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作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2019年以来紧紧围绕“全区域、全天候、全产业、全维度”的“4A服务”理念,通过整合串联区内各职能部门、产业功能区、街道、社会资源等多维度资源,不断构建完善“1+7+N”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企业诉求、困难和问题的协调处置力度,推动园区企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伴随我国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怀揣着创业梦想的有志之士加入到创业队伍里。2019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40220家,同比增长169.8%,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322户。截至2019年11月,成都高新区双创企业已多达31787家,双创从业人员近32万,其中,仅2019年就新增双创企业8760家和双创从业人员7.6万人。


  在东西差距缩小的同时,贺俊提醒,现在南北差距正在加大。因为北方营商环境的改善慢于南部地区。


  信息技术类产业持续发展 产业分布更趋合理


  报告显示,从行业分布看,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占比小幅提升。2018年年末,在我国全部中小微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91万家,比2013年年末增加69.3万家,增长319.4%,占比为5.0%,比2013年年末提高了2.4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114.1万家,比2013年年末增加81.5万家,增长250%,占比6.3%,比2013年年末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占比有所回落。2018年年末,在我国全部中小微企业中有制造业企业324.3万家,比2013年末增加100.1万家,增长44.6%,占比为17.9%,比2013年年末下降了8.7个百分点。


  罗天昊表示,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技术相关产业是先导产业,得到优先发展,因此也就出现了小幅提升。


  “互联网经济是近年来增长比较快的领域,但是‘小幅提升’,说明互联网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增长缓慢的阶段。”贺俊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互联网经济经历了过去TO C端的快速增长,进入TO B端发展,过去快速增长是以BAT为代表的C端的互联网企业,现在B端的盈利模式、技术成熟度等并不是非常清晰和成熟,处于导入期,所以会出现既增长,但是增速又放缓的趋势。未来希望政府能够在下游应用和基础设施方面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产业进一步发展。(记者 崔彩凤)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小微企业续贷难在哪儿

    小微企业续贷难在哪儿

    现阶段,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经营困难,加上其普遍存在经营信息不透明、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续贷业务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2017-06-26
  • “难”字当头,中小微企业如何解困局、育新机?

    “难”字当头,中小微企业如何解困局、育新机?

    2020年上半年,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无疑“难”字当头。面对疫情带来的开工延迟、资金紧张、需求萎缩等重重压力,企业如何解困局、育新机?
    2020-07-17
  • 从“草根”到“树根”——聚集产业带的小微企业如何发展壮大

    从“草根”到“树根”——聚集产业带的小微企业如何发展壮大

    民营小微经济发展壮大的背后,是诸多中小微企业主顺应变化、自我变革和转型的决心和努力,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帮扶。展望未来,财税和金融政策将继续发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进一步为经营主体减负。
    2023-05-0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