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如何推进贸易发展?如何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推动贸易增长新旧动能转化?如何重振国际贸易与投资,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能?
5日召开的首届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上,“贸易与开放”“贸易与创新”“贸易与投资”三场平行论坛同时举行。多位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和产学界人士围绕“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共创开放共赢新格局”主题展开讨论。
开放,让贸易之花越开越盛
开放与合作,是推动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现实要求。在“贸易与开放”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开放合作才能让贸易之花越开越盛。
“面对全球化挑战我们能做些什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应对的一部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说,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开放举措,对于推动贸易投资开放,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拒绝全球化就像拒绝重力一样。”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拥护者和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这对全球来说非常重要。
在网易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看来,要正视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用扩大开放和持续创新应对。“跨境电商就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创新型贸易形态,为各国贸易打开一条快速高效的通道。”
“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这需要开放、包容、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充分用好技术进步的成果。
嘉宾们表示,各国应共同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只有开放才能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
隆国强认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方向是更加包容、开放和自由,但必须坚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待遇等原则。
创新,让贸易之树繁茂生长
在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创新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在“贸易与创新”平行论坛上,用贸易激励竞争、促进创新成为与会政要、学者、企业家的共识。
“没有什么比贸易更能激励创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支持并且呼吁自由公平的多边贸易主义。”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说。
一个国家要抓住机遇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就要打开大门。“经济发展并非静态,而是变革的过程。需要不断开放,促进竞争,探索新的机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
泰拉能源主席比尔·盖茨说,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减贫、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向世界真切展示了全球贸易与竞争带来的机会,中国的开放发展模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当前,新技术革命推动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要素流动加快,效率不断提升,更加需要高质量的开放缔造生机勃勃的创新系统,也要求越来越多的创新来改善贸易环境、降低贸易成本。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航运贸易效率就是其中之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说,通过运用区块链、跨境电商等技术模式,运输成本大幅下降。
贸易格局因技术而改变,技术也同样会让贸易更包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和过去很多大企业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相比,数字技术的普及正在“赋能”许多健康有活力的年轻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将会改变世界。
创新与贸易互促发展不可能停步。与会人士呼吁,坚持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加强全球技术创新与产业交流,推动全球经济向更加健康、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
投资,让贸易活水充沛滋润
全球经贸摩擦和保护主义正在给国际投资前景蒙上阴影。如何重振国际投资这一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贸易与投资”平行论坛关注的重点。
“当前非常重要的是通过开放和非歧视性投资政策推进全球贸易增长。”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说,中国将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对于发展投资关系非常关键。
格鲁吉亚总理巴赫塔泽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生产者提供平台,有助于他们融入全球经济系统,更好应对挑战,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日益变化的世界经济让我们面临太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让人失去信心,这对投资者来说非常不利。”泰国副总理颂奇说,中国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巨大机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方提供重要平台,有利于各国恢复对世界贸易体系的信赖。
“过去十年,伴随中国大豆消费量的增长,巴西大豆产量大幅增长,美国大豆单产效率明显提升,这充分证明贸易和投资可以促进产能提升和科技进步。”中粮集团董事长吕军说,当前关键是要平衡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收益。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强调,用加征关税的办法解决贸易问题不符合当前全球产业价值链日趋融合的形势。“关键是通力合作,提高效率,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透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犹如一道曙光,激励人们携手共进,互利共赢。”颂奇说。(记者安蓓、于佳欣、张辛欣、周蕊、姚玉洁、何欣荣)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