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市场保持温和复苏态势 竞争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29





  2018年以来,航运市场基本面向好,造船订单需求或稳中有升,海工装备市场也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但竞争形势依然严峻。


  海工装备成交量低位回涨


  2018年上半年,得益于油价攀涨,全球海洋工程装备运营市场延续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温和复苏态势,装备利用率进一步抬升,行业继续优化整合。


  随着油价持续走高,无论是金融圈的银行保险和券商,还是油气田作业者,开发商,包括钻井和海上工程承包商、主流业者重回市场的步子逐渐迈大,搁置的项目慢慢浮出水面,业界有观点认为,全球海工市场随着油价的逐渐稳定缓慢复苏。


  不过,今年装备建造市场依旧整体表现低迷,过剩的装备供应导致新订单缺乏孕生基础,新造需求极为有限。2018年上半年全球累计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36艘/座、53亿美元,以金额计,同比下滑约23%,延续2017年以来的成交水平,虽较2016年明显提升,但依旧处在历史低位。


  此外,海工装备新建价格低位波动。建造企业巨大的开工缺口以及近乎消失的新造需求导致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买方市场对装备新建价格形成严重的压制。2018年6月,自升式钻井平台新造估计为1.5亿美元,较年初减少约500万美元,超深水钻井船新造估价为4亿美元,2017年年底以来未曾变动。恶劣海况半潜式钻井平台方面,受北海区域需求增长驱动,克拉克森新建估价为5.13亿美元,较年初增长6500万美元,但从实际成交来看,吉宝远东船厂承接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价格也仅为4.25亿美元。海工船方面,新船估价也基本与年初持平。


  浮式生产平台活力不减


  浮式生产平台市场活力不减,海工船和钻井平台均有少量订单生成。油价的持续攀涨以及油气开发成本的大幅压缩使得油气公司对众多海上油气项目实现商业开发的信心愈加坚定,不仅之前被搁置的项目重新上马,很多新的项目也在加速推进,浮式生产平台订单陆续释放。


  今年上半年,全球累计成交浮式生产平台订单9艘/座,包含4艘FPSO、1座圆筒形FPSO、1座半潜式生产平台、1艘浮式LNG生产装备以及2艘FSRU,合计金额34亿美元,占到全球海工装备成交总金额的64%。


  海工船方面,非油气用途海工船订单成为主角,将上半年成交量推升至26艘/座,合计14.8亿美元,占据上半年全球海工装备成交总量的28%,同比增长约14%。其中,海上风电、海上工程施工、海上救助打捞等非油气用途船型累计成交18艘/座,合计11.6亿美元,占据海工船成交总金额的近八成。


  钻井平台方面,尽管市场过剩形势严峻,但是由于新建价格极低,部分船东考虑借机升级优化船队结构,同时受新技术新设计驱动,少量订单也在孕生。上半年,吉宝远东船厂承接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这是2016年年中以来全球首座钻井平台订单。


  海工市场中新强势“越界”


  今年上半年,中新强势“越界”,韩国份额受中新两国侵蚀。原本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的中国和新加坡随着市场需要不断加大对浮式生产平台订单的争抢力度,联合工程设计企业广泛参与全球范围内的项目招标,以成本和价格优势获得相当数量的订单。


  中国方面,2018年上半年累计承接生产平台订单4份,加上15艘海工船订单,总接单金额达到24亿美元,全球占比为45%,位居全球首位,同比也增长44%。


  新加坡方面,上半年累计接单17亿美元,全球占比为31%,位居中国之后,接单额远高于2017年同期。


  韩国方面,由于在其优势的浮式生产平台领域遭到中国和新加坡的夹击,2018年上半年仅承接1艘浮式LNG生产装备和1艘FSRU订单,合计金额约7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84%,市场份额仅剩14%,被中国和新加坡远远甩在身后。


  建造市场创伤有待愈合


  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经贸发展形势仍相对稳健,尽管受美国“贸易霸凌主义”影响,相关贸易将受到影响,但非贸易争端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全球转运贸易将受到一定程度刺激,再加上东南亚等发展中经济体的持续高速发展,全球海运贸易总需求仍将平稳增长。


  作为海工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国际油价目前存在强有力支撑,即使美国页岩油增产的下拉力始终存在,但油价很难再出现明显下滑,和大幅压缩的开发成本一起支撑海洋油气开发活动的进一步增长,带来更多的装备需求。同时考虑到市场兼并整合带来的老旧装备出清,运营市场供需关系将继续改善,利用率继续抬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仍未完全走出供应严重过剩阶段,短期内租金水平难有实质性的反弹。


  受制于供应过剩和手持订单规模庞大,短期内钻井平台和油气用途海工船新造需求仍将微小,以浮式生产平台和非油气用途海工船订单为主的订单结构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延续。尽管浮式生产平台新订单可观,但是由于门槛较高,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进入,中小型企业难以受益。同时,更多的企业进入将使得浮式生产平台领域竞争不断激化,压低订单利润水平。因此,对于建造企业而言,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创伤愈合期,接单难、交付难、盈利难等问题难以彻底消除。


  编后


  油价回升、海工装备的成交额出现低位回涨固然令人欣喜,但是整个海工运营市场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新船价格持续低迷,海工运营商经营风险居高不下,供需关系迟迟不能得到缓解,供应过剩的矛盾依然严重。因此,海工企业欣喜之余,仍需努力。


  化解过剩产能,寻找新的突破口成当务之急。而非油气装备有望成为海工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深远海养殖业就十分“时髦”,且海上采矿船、海上风电安装装备等的市场需求也日益扩大。海工企业应抓住机遇,坚持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产能合作政策的指导下,向需求国出口经济、高效、环保的新型装备,才能实现逆势发展。(宋歌 李洁瑶 张淼)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结构性改革进入冲刺阶段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结构性改革进入冲刺阶段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监会和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印发。
    2018-01-17
  • 融资租赁能否化解海工装备过剩产能

    融资租赁能否化解海工装备过剩产能

    今年以来,全球航运市场基本面向好,海工装备市场也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但竞争形势依然严峻,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对此,相关行业协会建议,可通过融资租赁或出售优质海洋工程装备的方式,来消化过剩库存。
    2018-09-29
  • 发展海洋新材料产业 支撑海工装备制造

    海洋新材料是指专属用于海洋开发的各类特殊材料。根据《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海洋新材料包括5个技术门类,细分为12类产业。
    2018-11-16
  • 海工装备建设稳中求进 核心竞争力待提升

    海工装备建设稳中求进 核心竞争力待提升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造船大国,为实现船舶以及海工相关技术装备在设计、研发、关键部件配套以及建造等领域的突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已经成为行业从大到强的瓶颈。
    2022-02-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