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舶工业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19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指出,2017年,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8年,全球经济发展将趋于稳健,预计明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在7000万—75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装备成交额约130亿美元,新船价格有小幅上涨的可能。新形势下,造船企业应坚定不移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而奋斗。

chuanbo
(图片来源:互联网)
 

  1、抓住时机造船业再创佳绩


  2017年是国际船舶市场经过长时间调整后的回升之年,我国船舶工业紧密围绕产业政策,抓住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在全行业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三大造船指标继续领先等良好业绩。


  国际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分析》指出,新接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前10家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73.4%。骨干船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有5家企业进入全球完工量前10强,有4家企业进入全球新接订单量前10强。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建设有序开展。去年,全球首艘3.88万吨智能船舶、全球最先进6000吨抛石船、8.4万立方米超大型气体运输船、饱和潜水支持船等一批高端船型和海洋工程装备成功交付。批量承接了全球最大的2.2万TEU双燃料集装箱船、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17.4万立方米浮式液化天然气存储及再气化装置(LNG-FSRU)、30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等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订单,新接订单修载比达0.34。


  精耕细作细分市场,主动引领市场需求。2017年,我国骨干船企积极开展特种船舶、江海联运船舶、中小型船舶、远洋渔船等市场的开拓,成绩斐然。成功交付全球首艘三瓣独立C型储罐液态乙烷气体运输船、全球首制2.5万吨LNG高压双燃料杂货船,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国内首艘纯电动自卸货船实现下水;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主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探索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非油气市场的开发。


  扎实推进精益管理,多措并举降低成本。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7.2万吨成品油船首制船比计划节点提前17天下水,超大型原油船(VLCC)坞内建造周期不断缩短;黄埔文冲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降低成本费用超过3亿元,金海智造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光伏发电屋顶项目,每年节省电力成本10%,舟山万邦永跃修造有限公司引进修船机器人提高平均作业效率3倍;南通中远海运川崎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了生产模式转型,其船舶制造智能化车间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3倍;招商局集团、中船重工等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节约融资成本。


  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船配产业质量升级。全球首台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国内首台带自主研发高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船用低速柴油机、世界直径最大船用螺旋桨交付使用;自主研发具备主动升沉补偿功能的电驱动海洋绞车、CS21船用中速柴油机、全航速减摇鳍、R6系泊链、GCS1000齿轮箱等产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青岛双瑞BalClor系列压载水管理系统成为亚洲首家获得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型式认可证书的产品。


  2、难题未解行业形势依然严峻


  《分析》强调,受国际船舶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融资难”“接单难”“交付难”“盈利难”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船舶工业面临形势仍然严峻。


  “融资难”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缓解。2017年,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风险的关注度,部分银行已经出现收紧授信或延长授信审批的情况,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手持订单连续下降,去产能工作任重道远。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已连续4年下降,大部分船企只能维持1年左右的工作量,在保证连续生产能力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从需求侧来看,国际新造船市场年均8000万吨左右,我国可承接到40%多的市场订单。面对新船需求的新常态,只有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做好去产能工作,船舶行业才能真正走出低谷实现复苏。


  综合成本快速上升,盈利空间大幅萎缩。2017年,新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新船价格与成本倒挂矛盾凸显。一方面,船舶市场需求价低量少、船企开工不足、交付困难、两头受压。另一方面,2016年年末以来,以船板为主的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平均涨幅超过4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连续性上涨,企业财务费用增多,劳动力不足导致用工成本刚性上涨;企业改单延期交付现象增多,管理费用持续增长。船舶企业综合成本的快速上升大幅挤压了船企的利润空间,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可持续发展受到冲击。


  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在手项目风险加大。据统计,我国船企手持各类海工平台涉及合同终止和弃船项目明显增多,这些项目被船东反复要求延期交付,最终还是被弃船,对船厂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影响。


  3、五大建议推动提质增效


  2018年,国际海运需求略有增长,老旧船舶不断淘汰,过剩运力将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新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全球油气开发将继续回暖,市场热点仍将集中在浮式生产平台、海上风电场建设运维装备以及LNG相关装备等领域。预计2018年,我国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处于低位,造船完工量或将有所下降,新接订单比2017年或有提高,年底手持订单约8000万载重吨。


  《分析》对2018年船舶工业发展提出了五大建议——


  坚定不移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全行业应以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地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为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而奋斗。


  多措并举破解船舶工业“融资难”困局。建议金融机构在做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能够分企施策,根据实际情况对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行差别化的授信政策,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对优质船企的融资支持力度。各企业应主动寻求多元化融资方式,通过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尝试在对外贸易及相关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鼓励优质骨干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降低资产负债率。


  统筹兼顾船舶工业去产能和结构调整。尽管我国骨干船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全行业要充分认识国际造船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存在的基本事实,高度重视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决遏制以建造高技术船舶扩张产能的冲动,坚持走市场化、法制化去产能道路。积极开拓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与旅游、渔业、可再生能源、深海空间和矿物资源开发等领域的结合,拓展细分市场主动创造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进一步做好企业技术创新和提质增效。一方面,必须适应市场结构的变化,密切联系船东,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环保船舶、打造品牌船型,以技术引领市场。另一方面,在船价低迷,制造业综合成本不断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为核心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狠抓降本增效,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实行精益造船,控制采购成本,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在手订单风险管控。各企业应充分认识海工项目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和完善海工项目全流程管理和风险防范,减少企业自身违约风险因素。对在建项目,结合客户具体需求,帮助客户解决融资和运营租赁等方面的困难,为装备交付创造条件;对已出险项目,紧密跟踪仲裁、赔付等工作进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记者 甘琛)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船舶工业:释放潜能迈向造船强国

    中国船舶工业:释放潜能迈向造船强国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崛起,从衡量造船业整体发展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世界造船指标来看,中国造船业已多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017-10-19
  • 成果显著 船舶工业面临形势仍然严峻

    成果显著 船舶工业面临形势仍然严峻

    2017年,《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正式发布。
    2018-02-05
  • 船舶工业:三大主力船型市场乍暖还寒 复苏曲折

    船舶工业:三大主力船型市场乍暖还寒 复苏曲折

    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去年国际船舶市场出现一些起色,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三大主力船型市场新船需求均大幅反弹,同时“交付难”局面有所缓解,但新船价格仍在低位...
    2018-03-01
  • 中国船舶工业困难与机遇并行

    中国船舶工业困难与机遇并行

    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2017年行业数据看到,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增一降。全国造船完工42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 9%;承接新船订单337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 1%
    2018-03-1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