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举措受到全球关注。高盛公司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已非常接近“甜蜜点”。多位专家表示,这种判断观察到了中国经济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趋势——
(图片来源:互联网)
高盛公司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迪安竹日前表示,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产出接近潜在产出水平,通胀率接近目标通胀水平,可以说,中国经济已非常接近“甜蜜点”。
据了解,“甜蜜点”本是网球等球类运动术语,指球拍拍面的最佳击球位置,是最能把球准确高效地击打出去的点。专家认为,2017年对中国经济而言是非常好的一年,在经济增长提速的同时,信贷增速明显放缓。
对于中国经济接近“甜蜜点”的这一说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赞同,认为其观察到了中国经济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趋势,但专家也提醒,不宜盲目乐观,我国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动能转换见成效——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应该说,‘甜蜜点’的这个说法,确实是看到了中国质量在改善、结构在优化的方面。在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刺激政策的情况下,去年经济增长表现依然不错,这与我国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是有关系的。”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他同时强调,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投行的观点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必过于看重。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值得高度关注。这将是一个比较乐观的长期因素。”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认为,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经济增长还没有完全走出结构失衡困局,国际社会投资还面临欧美经济结构调整滞缓,增长恢复缓慢的外部影响的情形下,中国经济能够取得6.9%的超预期增长。
据统计,2017年全年PPI上涨6.3%,CPI上涨1.6%,石磊分析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因经济增长而导致通胀的矛盾局面。这是另一个非常值得看好的因素。
“当然,短期好不一定等于长期好,但没有短期好就根本不可能有长期好。”石磊表示,“我更希望这个甜蜜点能延长成一条线,扩大成一个面”。
在石磊看来,推动经济长期走好,需要从3方面考量:从企业层面看,有没有真正走入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发展的通道?从产业层面看,有没有形成以科技进步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较长时期的引领支撑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在哪些方面可以把当前好的形势,延展成为较长时期内面积更大、层次更深的增长态势?
石磊认为,2018年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非常关键。如果依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第二季度将进入稳定的生产过程,投资和贸易都会稳定增长。“如果把2018年的经济发展当做一首交响曲,第一季度是引子,目前来看,旋律还是比较强劲的。”
发展出现新活力——结构优化成绩明显
“2017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而且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分析指出,去产能、去杠杆和去库存降低了旧经济形态运行的风险,特别是僵尸企业占据的资源被重新释放出来,并逐步引导流入新经济领域。经济结构由旧重粗放的经济形态过渡到新轻的集约经济形态,由投资和出口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工业企业在减负后利润有所回升,质量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通过鼓励创新创业等政策,现代服务业得到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体上看,2017年的经济发展朝着预想的目标运行,经济结构优化已在路上,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后也处在提质增效的道路上。”刘向东说。
迪安竹认为,过去一年,中国在一系列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实现了较快增长。这些政策收紧主要体现在:加强针对影子银行等领域的金融监管,抑制了整体信贷增速;加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行而没有产生更广泛的通胀压力。
“高盛选择的这几个指标,都是我们分析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点。”石磊告诉记者,这些指标中,有的是限制增长的因素,有的是稳定增长的因素,还有的是刺激增长的因素。对于这些调控举措,需要从中长期效果来辩证看待。
石磊举例说,比如加强金融监管,短期来看使货币投放量减少,但长期来看稳定了金融基础,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从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去年货币投放量增长比较温和,没有超过经济增长的需要来过度投放。“应该说,2017年是房地产市场调整效果最好的一年。”石磊认为,预期是一个重要的虚变量,会直接影响实变量。房地产调控正是有效稳定了中长期预期,从而使投资和消费结构趋于理性。
“总的来说,对金融风险加强管理是必要的,效果是好的。2018年应该继续保持这一态势。从房地产行业来看,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消费需求的增长,是必要的,效果也是好的。2018年要进一步增加廉租房和公租房的供给,尤其是要满足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年轻人的住房需求。”石磊表示。
仍然不平衡不充分——潜在风险隐患不可忽视
“从经济走势看,2017年确实比较接近‘甜蜜点’,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状态,相反,经济中尚未暴露出的不充分、不平衡发展问题还有很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刘向东指出,我国正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其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重要的手段。此外,虽然通胀目标比较接近目标水平,但较少考虑了资产价格波动的因素,资产价格泡沫问题依然亟待解决。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处理掉前期积累的各种潜在风险。
王军认为,“去杠杆”是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要控制住杠杆继续上行的风险,把杠杆的结构调整好。此外,还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发展实体经济。“去年环保攻坚力度非常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可控可预期的。好的措施要继续实行,不能因为形势略好一些就放松要求。”王军说。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罗来军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首先要防范和化解当前的重大风险,其次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质量提升,而这两方面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得到解决的。
罗来军认为,强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金融系统风险,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无序扩张的情况也有所改善。但是,风险的严重程度并没有根本性扭转,仍不能掉以轻心。
“债务的结构值得注意。事实上,有些地方政府的债务累积,与近两三年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对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支持是有关系的。”石磊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需要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善整体供给结构。
罗来军认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着重关注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金融监管,继续制止和清除违规的金融业务和活动;二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和盲目投资问题,应采取切实的制止和纠正措施;三是货币投放仍应保持稳健中性,既减缓潜在的通胀压力,又阻止催生进一步的资产泡沫;四是宏观审慎监管既要重视系统性金融风险,也要重视结构性因素监管,对于重点城市、重点省份的债务,对于部分行业和部分产品的风险,应加强监控和整改力度;五是对房地产市场要加大市场性机制的建设力度,减弱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支撑经济的依赖。
在石磊看来,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刚刚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农村新一轮发展的制度红利,并伴随着新的土地红利。农业是巨大的宝库,如果没有保护好、发掘好、利用好,就是丢掉了一个重要资源。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满足于猜测畅想,更要看到我们脚下还有很多沟沟坎坎,要扎扎实实地做工作。”石磊说。(记者 熊丽)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