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来,世界石油工业经历商业、技术和政策环境等诸多剧变。一方面,巴黎气候协议的签署让许多人质疑化石燃料的未来;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在经历5年多历史高位后大幅下跌,跌幅为过去40年来最大。
石油行业已到被革命掉的时候吗?油市再平衡之路还有多远?石油公司应从低油价中学习什么,又如何应对需求增速放缓和供应过剩的矛盾?
7月中旬,行业顶级盛会、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在伊斯坦布尔召开。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城市,全球行业领袖激荡智慧,共同求索:同样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石油工业,未来该向何处发展?
1、石油行业的下一个春天在哪里?
“需求峰值”远未到来,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等因素将推动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增长
未来20年电动汽车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相对有限
石油行业要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少的碳排放量,提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的能源
过去三年,石油行业在“供应泛滥、需求疲软、环保严苛、替代加快”的四重压力下负重前行。很多人由此推断,石油行业即将快速没落。然而在本届大会上,全球行业领袖却不约而同地对行业未来表达出乐观与信心,“石油行业远未到被革命掉的时候”。
信心,来自于对石油需求前景的理性研判。大会对未来石油需求形成三个基本判断:一是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等因素将推动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增长,但增速将趋缓,增长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东和非洲的非经合组织国家。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等机构均认为:“尽管全球都在努力减缓气候变化,但到2050年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仍将处于全球能源结构的领先地位。”
二是到2030年代初期,石油化工领域将取代交通领域成为推动石油需求增长的第一动力。产业链下游发展重心将从燃油生产转向化工原料或其他产品加工,整个石油工业的性质特征也将进一步从“能源”转向“基础原材料”。
三是未来20年电动汽车对于石油需求的影响相对有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值得高度重视,但目前电动汽车只替代了全球石油需求的0.01%。就细分的交通领域看,电动汽车可替代短途乘务用车,但短期内难以实现长途航运、航空和重型货车的电气化。据BP研究,即使电动汽车增速远快于预期,到2035年也将仅减少石油需求约300万桶/天到400万桶/天,约占整个需求的3%左右。
更深层次的信心,来自于石油工业应对挑战的主动变革。在低碳发展的时代大潮下,石油工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双重使命”。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概括为:“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少的碳排放量,提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的能源。”
石油公司正在探索多元化的低碳转型路径。一方面,拓展可再生能源业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提供可再生能源目前无法保证的可靠性;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能源效率。中国石油着力增加绿色低碳能源生产,加大天然气发展力度,2016年天然气产量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近40%,供应量占中国天然气总供应量的70%左右。沙特阿美公司也正在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新战略,将大举投资国际天然气生产。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称低碳发展将使公司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公司目前碳排放强度为10千克/桶油当量,低于行业平均的17千克/桶油当量,其目标是在2030年前降至8千克/桶油当量。
2、“供应峰值”缘何首次被冷落?
并非气候政策或电动汽车等外部因素导致本轮油价下跌,而是石油工业自身的
技术创新,带来供应大幅增长
供需宽松背景下,石油生产商要从追求产量转向追求降低盈亏平衡成本,大规模
低成本生产者将成为石油供应的主轴
美国成为新的机动生产者,是影响油市再平衡的关键变量之一
在本届大会上,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正如IEA首席经济学家拉斯洛·瓦罗所说,自1933年世界石油大会首次召开以来,每届大会都热衷于讨论“供应峰值”议题,担心石油有一天终将枯竭,然而今年这个议题历史上第一次被冷落、被遗忘了。
细节背后,是近年来世界石油工业供应能力的长足进步。专家指出,随着北美“页岩革命”的兴起,石油工业从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常规油气时代,跨入目标更为宽泛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时代。生产中心日益多元化,在中东—俄罗斯中亚这个传统生产中心以外,亚太、拉美、非洲等地油气生产均有较快发展,特别是美国基本实现油气自给,由最大的油气进口国开始向净出口国转变,这些因素使得全球油气供应能力大幅提高。
“并非气候政策或电动汽车等外部因素导致油价下跌,”IEA执行秘书长法提赫·比罗尔谈及本轮油价危机根源时说,“而是石油工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带来供应的大幅增长。”
在全球油气供需宽松背景下,石油生产商应从追求产量转向追求降低盈亏平衡成本,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者将成为石油供应的主轴。根据BP研究,这些低成本供应商将是未来油市不确定性的关键。其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低成本供应商增产的成本和可行性;二是其增产后对油价及其本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三是来自高成本供应商的竞争能力。数据预测,中东、俄罗斯和美国这三大低成本供应商,在全球石油供应中的占比预计将从当前的56%增长到2035年的63%。
其中,美国已成为影响国际油市的核心变量。2008年至2015年间,美国凭借“页岩革命”,油气产量增量在世界油气净增量中分别占到70.6%和43.2%。2014年油价下跌以来,美国页岩生产商在应对短期市场波动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创新水平和适应力,对宏观经济变化的响应时间不超过6个月至12个月,桶油盈亏平衡成本降至40美元至50美元,已成为OPEC以外、举足轻重的“机动调节者”。
“未来油市会迎来再平衡,这取决于两个指标:一是美国页岩油气产量放缓速度,二是原油库存下降程度。”IHSMarkit公司副主席丹尼尔·耶金博士在大会上谈到。也有专家指出,随着近期油服价格上涨的新趋势,北美页岩油气生产速度可能会减缓。
3、如何不被油价波动牵着鼻子走?
无论油价涨落,都要保持高度清醒的“危机意识”
既然油价无法控制,那么必须专注于能够控制的东西,尤其是投资和运营成本
项目多元化被认为是抵御当前低油价环境带来不确定性的关键手段
油市如海,油价潮起潮落,表现出高度的波动性。特别是本轮油价危机,跌幅超过80%,为过去40年来最大,行业一度饱受破产、违约、裁员之痛。
然而正是在这深切的痛感中,石油工业更加清醒、迫切地思索:“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不被油价波动牵着鼻子走?”在本届大会上,多家石油公司分享了他们在低油价中强筋壮骨、变革求生的经验,其中三大共性经验值得关注。
第一,无论油价涨落,都要保持高度清醒的“危机意识”。法提赫·比罗尔谈到,新世纪以来,油价曾多年维持在历史高位,这让石油行业陷入安全感,但实际上行业弱点在不断增长,特别是持续10余年的成本膨胀。在大会上,许多行业代表都谈到:“既然油价无法控制,那么必须专注于能够控制的东西,尤其是投资和运营成本。未来无论油价高低,降本都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第二,以“盈利能力”为核心,持续优化资产结构与投资策略。国际大石油公司顺应油价走势,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不断巩固主营资产,剥离非核心和无效低效资产。2015年至2016年,除埃克森美孚外,其他四大国际石油公司剥离额约在100亿美元左右。整个行业更加关注规模更小、投资回报更快的项目。
在投资策略上,与会代表谈到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埃克森美孚公司谈到,由于很难预测哪些类型项目,比如到底是页岩气、深水还是LNG项目,最终会成为低油价下的最佳表现者,与其“孤注一掷”,不如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些“篮子”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低油价环境下表现良好,并且未来价格上涨时能够带来更大的利益。简言之,项目多元化是抵御当前低油价环境带来不确定性的关键手段。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壳牌集团首席执行官范伯登谈到:“考虑到油价有降必有升,石油公司优化精简投资的同时,也要做加法,不能毁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是既要做好投资部署,也必须在能力上做好准备,保证在任何价格和成本的水平上都有竞争力。
第三,采取多种手段优化成本,特别是要关注结构性的、可持续的成本下降。2014年至2016年间,石油公司不断优化生产过程和费用,使得许多项目的盈亏平衡成本平均下降30%至50%。
随着未来投资复苏,业内也担心成本会否再次上升。与会专家提到,过去几年石油工业全产业链的成本下降,有相当一部分是结构性的、可持续的。比如,技术方面,数字化使得油气行业能够实现更高的钻井成功率、更高的采收率、更低的停机率和更高的产能利用率;管理方面,关注“做得更少”,而非“做得更多”,比如在流程再造、精简化和标准化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4、技术能否成为撬动“石油未来”的终极杠杆?
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已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未来,“大数据”或许就是“大油田”
技术创新要把握“高低之道”,高技术同样可以低成本
低油价下更需要平衡好裁减支出和增加研发投入的关系
世界石油工业历史上的每一次跨越,几乎都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特别是一些颠覆性技术。过去三年,尽管油价低位震荡,但是各类石油公司并没有同步大幅削减研发投入,相反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的意愿更加强烈。
在本届大会举办的展览会上,道达尔展示的多功能机器人、BP展示的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这也反映出,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已成为石油公司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未来,“大数据”或许就是“大油田”。
具体而言,从本届展览会上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自动井下工具、高级数据分析等,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追逐的热点。有研究显示,油价下跌以来,上游地面工程和数字化的研发投资不降反增,特别是机器人、无人机以及移动互联方面的投入,较以往有2倍甚至3倍的增长。
高技术就一定高成本吗?与会专家指出,北美“页岩革命”带给行业的启示之一,就是高技术同样可以低成本。
在业内专家看来,北美“页岩革命”实际上包含双重革命。第一重革命是产量的革命,突破传统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方法,利用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技术解放页岩油气,在全球油气供应梯队中由“小角色”成长为“主力军”。第二重革命则是成本的革命,凭借持续的技术进步不断改善成本结构和收益分布,非但没有被低油价“消灭”反而生机勃勃。仅以美国超长水平井计划为例,水平段长度已从2013年的1902米增加到2016年的5652米,压裂和钻井成本降低20%至30%,相对于较短水平段的井利润提高35%至70%。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公司不断获得成功的血液,那么研发投入就是保持血液循环的心脏。埃克森美孚介绍,10年来,其内部研发团队已将钻井效率提升超过80%,累计节约成本20亿美元,研发投入获得可观的效益。在低油价下,石油公司更需要平衡好裁减支出和增加研发投入的关系。
5、如何占领“下一代”人才制高点?
石油行业人才面临缺口加大、青黄不接以及能力素质亟待升级等三大问题
石油工业的未来,取决于青年人才将其当做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
解决人才缺口,不能靠招聘那么简单,而是要革新招聘、培养和留住人才的策略
低景气周期下,石油人才大量流失问题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在本届大会的相关讨论中,人才问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人才缺口加大。据埃森哲数据,2014年以来,全球油气行业裁员约44万,两年里人力资源支出从7600亿美元减到5700亿美元。埃森哲总经理埃里克·达塔提醒:“以目前势头,到2020年行业技术人才缺口可能达到30%,到2025年全球可能缺乏12万到25万石油技术人才。”
其次,青黄不接凸显,油气行业对“千禧一代”的吸引力降低。大量大学毕业生不再愿意进入油气行业。据调查,美国仅有2%的毕业生将油气行业作为就业第一选择;从事油气工作的人中,仅有43%愿意一路干到退休,其中将油气作为毕生事业的青年人才还不到30%。
最后,能力素质迫切需要升级。“如今的石油工业还是当年那个石油工业吗?”丹尼尔·耶金的这句感叹,充分说明近年来油气行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兴盛,可视化工具、模式识别软件高效运用,无人设备大幅推广……这些刷新油气行业面貌的技术,意味着需要全新的石油人才。比如有研究预测,未来3年全球油气行业至少需要1.2万个大数据分析专家,以支持上游生产,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简单地从市场上再招聘无法解决技术人才缺口。
人才决定企业竞争力。谁能留住优秀人才,谁就占据了未来竞争的有利位置。那么,石油公司怎样占领人才的制高点?与会代表谈到要着力做好两项工作。
一方面,石油公司要增加人力资源投入,革新招聘、培养和留住人才的策略。与会专家表示,“千禧一代”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油气公司要用数字技术改变运营模式,打破油气行业传统、僵化的印象,增强对年轻精英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要让技术人员做更多附加值更大的工作。本届大会调查显示,相比有竞争力的薪酬,年轻人更看重油气行业发展机遇,跨领域工作的机会,以及价值得到认同。“这和很多油企高管对年轻人的固有看法不同,”埃里克说,“他们更看重将油气作为事业的前景,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
6、油气行业低碳转型之路怎么走?
美国虽然退出《巴黎协定》,但其国内天然气的大发展,使其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实现再工业化
低碳战略是石油公司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低碳利用方式,大量油气储量可能面临作废风险
石油公司正在探索多元化转型路径:减少生产经营碳排放,转向天然气业务,投资布局低碳能源业务和技术
《巴黎协定》签署近两年,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取得了初步效果,能源行业绿意更浓。本届大会上,法提赫·比罗尔表示,过去3年,全球经济在增长,但碳排放量基本持平。2016年碳排放只增长了0.3%,而全球经济增长超过3%。
电力与可再生能源投资在低油价下保持了强劲势头。在IEA发布的《2017全球能源投资报告》中,全球电力部门投资占整个能源投资的43%,首次超过化石能源总体投资。更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投资比5年前仅下降3%,新增装机容量却上升了50%,发电量上升了35%。
放眼世界,各地都在着手加快化石燃料的低碳利用进程。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已经将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快发展天然气、打破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作为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美国虽退出《巴黎协定》,但其国内页岩气和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已势不可挡。在欧盟,严格的碳交易系统已经限制油气需求增长。中东地区正在着手用天然气替代石油发电……
低碳战略是石油公司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戴德立表示,未来20年,化石能源仍然将满足近80%的能源需求。然而,按照2摄氏度控温目标,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目前只能开发13%。如果没有低碳利用方式,大量油气储量可能面临作废的风险,更谈不上保障能源供应。
目前,石油公司探索的转型路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减少生产经营中的碳排放。例如,埃克森美孚积极投资热电联产、减少气体燃烧排放、大力实施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第二种是转向天然气业务,实现油气并举。壳牌积极向天然气业务转移,业务已经超越石油,探索广泛的能源解决方案。第三种是投资低碳能源业务和技术,BP选择“能够满足长期能源需求、带来增长潜力的投资”,发展风力、太阳能和生物燃料。道达尔每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5亿美元,拓展生物燃料和光伏发电,进军电力贸易和储能业务。
我国将于今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尽管石油石化行业尚未被纳入该市场,但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石油石化行业全产业链将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石油公司应制定自身低碳发展战略,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技术保持关注与投入,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公司。
7、“汽油时代”的繁荣正逐渐远去?
要高度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但其对石油需求影响有限
汽车行业变革正重塑石油需求增长主力,化工将成为未来石油需求增长和转型的主要方向
比起电动汽车的发展,能效提升对交通用油需求影响更大
2016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再创75万辆新高。IEA预计2025年将达3000万辆,2040年将达6亿辆。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过去5年电池成本减少了一半,性能提升了30%,续航里程增长3倍……
电动汽车发展来势汹汹,引起了本次大会高度关注。目前,石油需求60%都集中于交通领域,汽油需求占到20%。汽车行业变革,汽油时代是否将走向终结?石油需求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化?
与会代表认为,电动汽车的确对汽油消费有影响,汽油在石油总体需求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表示,到2035年,交通领域90%仍然靠石油燃料驱动,轻型车的石油需求将增长400万桶/天,而重型交通工具需求会上涨600万桶/天。柴油将增长30%,航空煤油将翻一番,两者将会超越汽油,成为拉动交通领域石油需求增长的新主力。
然而,法提赫·比罗尔明确表示,电动汽车对石油需求冲击很有限,即使2040年电动汽车猛增到6亿辆,替代石油需求量也只有600万桶/天。
对比电动汽车本身,汽车行业其他方面的变革,对于石油需求的影响似乎更值得关注。例如,BP展望预测,按目前的能效水平,2035年,12亿辆传统汽车将消费石油4000万桶/天。然而汽车能效提升有望节约石油1700万桶/天,抵消的石油需求远高于电动汽车。再如,拼车等模式将提高车辆出行效率,也会影响需求。
汽车行业变革下,石油行业并非走向没落,而是重塑自我。据BP预测,到2035年,石油化工领域需求将增长600万桶/天,超越交通引领石油需求增长。未来更多石油将被加工成塑料和纤维,以原料形式继续服务人类社会发展。汽油或许难再重复上个世纪的辉煌,但石油在人类文明历史中的旅程还远未到终点。(记者顾虹 周问雪 王晓晖)
转自:中国石油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