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和产业虽然还带着些剌骨的寒意,但在宏观经济回暖的影响下,我们或多或少感到一阵暖意。这丝暖意在2017年是否还能持续?日前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表示,受益于房地产、汽车和科技消费型新业态等领域的增长,2017年机床工具行业趋稳向好的态势将持续。
陈惠仁分析,机床工具市场受益于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从2017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9%,汽车市场一、二月份的表现也不错,2017年前两月汽车产销稳步增长,2月国内汽车生产215.96万辆,同比增长33.77%。
短期趋稳
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2016~2020年国际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将总体趋于平稳,并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有助于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行业已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陈惠仁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机床消费总额约为275亿美元,同比持平。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约为164亿美元,同比下降4.1%;金属成形机床消费额约为111亿美元,同比增长6.7%。
2016年中国工具消费总额约为40亿美元,同比下降11.1%。与上述指标的2015年同期增速相比较,分别回升了13.5、10.3、19.0和1.0个百分点。上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已呈现趋稳迹象。
产业运行方面,2016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景气度指数为53.9%,较上一年同期回升19.4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近期的运行呈现回升态势。
从具体数据来看,2016年中国机床产业产出总额约为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产出约为122亿美元,同比持平;金属成形机床产出约为107亿美元,同比增长8.1%。机床产量约为81万台,同比下降1.1%。
国际市场方面,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调查和预测数据,国际机床消费额和国际主要工业领域投资额在2016年达到近期低点后温和回升。
近几年国家为了稳增长,调结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和产业政策。在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执行副理事长毛予锋看来,这些政策对机床工具发展都具有利好的作用。
此外,他指出国内市场中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因素。如,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提速,两化融合和产业升级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刚性需求等。
压力犹存
在看到产业发展诸多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还应冷静的关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市场需求低迷,新旧动能转换滞后。
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金属加工机床需求在2010年出现峰值后便呈现单边下降的状态,虽然在2013年出现短期回升,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切削刀具需求在2011年之前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11年之后则呈现顶部运行的状态,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态势。
由于机床消费受货币供应量和供需关系的综合影响,机床行业在经历十多年快速增长后,传统用户的机床保有量巨大、机床在役时间短。在传统用户产能普遍过剩和货币供应由积极转向中性的大环境下,机床消费需求将呈现下行压力持续增长的可能。
在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执行副理事长毛予锋看来,今后几年用户行业去产能的力度加大,机床和工具总需求呈现下降的可能性较大。他同时指出,机床行业存在的利空因素还包括,运行质量下降,运行风险仍未化解。如,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一直呈现波动下行的趋势,负债和应收账款增速则连续明显增长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主营业务利润率约为4.9%,与2011年相比下降1.6个百分点。工具主营业务利润率约为7.5%,与2011年持平。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和工具产业成品存货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162.2%和24.4%。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和工具产业应收账款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64.3%和71.7%。
从协会行业统计重点联系网络数据反映的情况看,运行质量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率分别为-3.4%和-0.6%,与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8.3和6.5个百分点。2016年工具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率分别为-2.4%和5.4%,与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1.3%和2.4个百分点。
面对上述问题,当前行业内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主动作为和转型升级,以应对市场变化。以亚威股份为例,在近年来机床企业利润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该公司算是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3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增长58.75%。
对于市场的变化,陈惠仁表示,协会将主动担当,凝聚行业诉求,加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为政府和会员企业服务。据了解,协会已先期开展了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组建方案筹划等工作。(中国工业报记者 于慧)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