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外贸新政:创新与挑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刘英奎    时间:2016-05-24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财税金融支持、巩固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着力优化外贸结构、进一步改善外贸环境等5个方面推出14条政策措施。可以说,《意见》是前几年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的延续,但是又有创新点。


  “维稳”成为外贸政策新常态


  近几年,我国已先后出台多项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2012年9月1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决定从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扩大融资规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等方面实施8条政策措施。2014年5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优化外贸结构、进一步改善外贸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等16条措施。2015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坚决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切实改善融资服务等7个方面意见。


  上述政策措施具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政策的核心内容都是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二是贸易促进政策工具系统齐全,金融、税收、贸易便利化等措施无所不包。连年高密度、大力度地进行贸易促进,说明我国外贸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外贸形势严峻。其实,这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我国外贸发展的必然。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高达39569亿美元,是1978年206亿美元的192倍,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11.9%。如此巨大体量的贸易规模再像过去30多年一样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世界市场再无那么大的容量。贸易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增速一般与经济发展保持同向波动,但波动幅度往往大于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下,能保住原有世界市场份额已属不易。近期,商务部对3000家外贸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57.7%的企业认为今年的出口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而第119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仅微增0.1%的数据表明,今年3月份外贸增速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单一的贸易促进手段和措施难以奏效,大力度稳增长外贸政策的实施顺理成章。贸易结构的调整一般建立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之上,贸易新优势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产业和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要


  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贸易大国无法跨越的历史阶段,系统全面的贸易促进政策的长期实施也就成为必然。对此,我们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新政三“新”


  从近几年的外贸政策看,都是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意见》究竟有何创新?


  外资外贸政策配合相得益彰


  《意见》提出,要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具备实力的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力度。


  在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两个方向同时助力外贸发展,是贸易促进工作的新思路、新视角。


  吸引外资,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可以培育新的产业优势,也能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以对外投资带动成套设备、技术以及产品出口,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产能合作方兴未艾,为带动我国产品、技术、标准、服务出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大力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能形成新的国内外分工合作产业链条,为贸易发展提供新平台。


  进口出口政策结合相互促进


  《意见》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完善进口贴息政策,重点支持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进口,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进口与出口是一对孪生兄弟,进出口平衡是外贸发展的基本目标,鼓励进口,降低顺差,可以减少贸易摩擦,优化外贸发展环境;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其实是在为未来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夯实国内产业根基;进口国内稀缺日用品,让国内生产厂家看到新产品的巨大消费需求和自身产品的差距,激发创新动力,早日实现进口替代;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还可以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传统与新兴贸促方式同时并举


  在培育外贸新优势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等,鼓励企业建立境外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对外贸企业收购境外品牌、营销体系等加大信贷支持;要培育一批重点行业专业性境外品牌展。


  展会是培育品牌、展示品牌的有效平台,我国虽然已是世界会展业大国,但在培育自主品牌国际展会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外,加强自主品牌对外宣传,利用高层访问、国际会议、广交会等多渠道加大中国品牌推介力度,同时要加强外贸知识产权保护,这些都对贸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说明贸促会的功能作用正在得到加强和放大。


  《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开展并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出口产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


  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速超过70%。目前,我国仅有义乌、海宁、叠石桥三个市场成功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长沙市高桥大市场、广州市花都区圣地·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等地正在积极申报之中。其中,全国最早试点的浙江义乌,2012年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当年出口额达90亿美元,同比增长150%,外贸实现“爆发式”增长。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型商业模式正在成为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外贸政策积极扶持、大力发展的重点方向。


  新政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要取得新政最大功效,政策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如下3个问题:


  理清政策轻重缓急


  《意见》提出,既要维护传统贸易优势,又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发展货物贸易,又要促进服务贸易;既要促进出口,又要扩大进口;既要顾当前,又要考虑长远,等等。外贸政策目标多重,任务十分艰巨。此时,更应分清轻重缓急,如果平均用力要么增加政策成本,要么政策效果会打折扣。


  当前需要尽快稳住贸易增速急剧下滑势头,但分析下滑的根源,有的放矢更为重要。结合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些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的出口商品,将面临三种选择:要么去产能,要么产能向外转移,要么就地转型升级。就加工贸易而言,我国加工制造业成本持续上涨,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工成本已是周边国家的4至6倍,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工成本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实施难度逐渐加大。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有一定差距的国家,促进加工贸易从东向西梯度转移的确是一项理想选择。但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后竞争优势到底多大?这种优势还能保持多久?加工贸易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各个行业是否一视同仁?一些附加值不高、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是否应该在去产能之列?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从长远看,培育新的外贸产业基础,创新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才是外贸发展的根本出路,也应该是当前外贸政策的着力点。


  加强政策协调


  14条新政内容涉及产业、贸易、关税、财政、金融、保险等对外贸易方方面面,涉及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农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以及贸易促进、外汇管理、知识产权等相关部委,政策面广,环节多,实施难度大。因此,强化外经贸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各部委政策之间的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尤为重要,否则一项好的政策也会因配合不到位而打折扣。


  注重政策调研与评估


  与其他政策一样,贸易政策的调研、制定、实施、评估与完善等各个环节相辅相成。政策的有效性既依赖于内容的针对性,又依赖于政策的实施力度。因此,政策制定出台前需要深入企业调研,找出问题、重点、难点、对策所在。国务院出台的政策面向全国,宏观覆盖面广,但不可能做到细致具体、面面俱到,需要各个部委、各个省市区进行细化、配套才能落到实处。政策实施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确保其切实得到贯彻落实。政策实施之后还需进行中期评估,以利于后续调整完善。创新性政策还需要有个过渡期或试行期,给政策预留调整和完善的空间。《意见》也是如此,要发挥政策最大功效,其细化、配套、监督、检查、评估、调整、完善等各个环节皆不可少。(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刘英奎)


  转自: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