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唱好市场这出“大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李争粉    时间:2016-08-15





  近年来,智慧城市风头正劲,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政务、万物互联已逐渐从想象变为现实。长江证券相关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全国智慧城市投资额年均复合增长14.81%。预计未来10年,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将超过万亿元。


  “智慧城市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个社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都大有文章可做。智慧城市不仅是理念的创新,也留给企业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机遇。”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高亚彪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上如此表示。


  政府搭好政策台 企业唱好市场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国内智慧城市试点约有400个。而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概念更是层出不穷。


  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智慧城市联盟理事长李铁看来:“一些城市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存在概念上的误区。智慧城市应当成为政府、企业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而不应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万金油’。”


  李铁认为,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应超过地方政府。“受到市场和利益双重驱使,企业会把科技手段、创新应用到极致。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产生于企业,产生于市场。因此,政府有效运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才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正途。”


  “企业之间也需要融合。”李铁表示,不应由一家企业来制定一座城市的智慧城市方案。“因为,智慧城市是无数个企业的整合。跨界整合、利益分享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最终要满足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满足于市场,带动内需。”


  对此,众多智慧城市参与企业纷纷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告诉记者,今年7月15日,华为发布了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首批20多家合作伙伴宣布加入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以一致的理念形成生态圈的合力,以伙伴之间的能力互补为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领域,传统观念需要改变。企业不应当单纯追求自身业务规模的最大化,而是更应当看重生态圈的良性发展。”


  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监孙晓震认为,由于基础设施投入较大,依靠单个企业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并不现实。基于此,海尔倡导形成了自发性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产业互补和技术互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依靠创新实现项目盈利


  随着智慧城市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进,智慧城市撬动的资金量也越来越大,未来10年甚至可能达到万亿级。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开发了很多项目,如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的建设等,而政府建设智慧城市项目的资金基本还是源自政府。”对此,李铁认为,对于这些项目,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筹措。政府要想解决智慧城市的资金来源问题,重点还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耘表示,作为参与多地智慧城市建设的资深企业,神州数码从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企业会出资搭建平台;二是政府投资;三是第三方资金参与,吸引一些金融机构参与筹集智慧城市建设基金。


  然而,也有企业界人士坦言,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成功的PPP项目并不多。对此,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要等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出现才会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软通动力集团副董事长冯嵱表示,“不是没有可盈利的项目。”?鼻埃芏嘧式鸱蕉加谢斡胫腔鄢鞘薪ㄉ璧娜惹椤V猿鱿止弁樾鳎丶谟谌绾稳繁R桓霰冉虾侠砬矣胪度胱式鹉芄黄ヅ涞南钅渴找妗?


  冯嵱建议,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公司,统筹智?鄢鞘薪ㄉ瑁枚闶找胬础爸Ц丁毕钅糠剿枰氖找妫佣蚱浦腔鄢鞘薪ㄉ杞┚帧?


  打造特色智慧城市 避免千城一面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企业全力打造的智慧城市,其现状究竟如何?在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贵阳、北京市通州区、浙江金华、福建漳州等地以城市为单位,展出了独特的智慧城市样板。


  以贵阳为例,该市曾被认为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的偏远城市,但近年来却在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建设方面风生水起。据贵阳市副市长陈少荣介绍,贵阳全市行政区域已实现光纤网络百分之百全覆盖。同时,该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形成了数据交易、股权众筹、跨境电商、网络新媒体等产业链,促进了大数据、大健康、互联网金融、特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漳州市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北斗卫星技术应用的重要城市,以“宜居宜业”的城市经营型模式为方向,以国产北斗卫星相关技术体系为核心,融合其他先进的新一代信息化手段,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从零开始,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不能简单地推倒重来,更不能盲目复制,千城一面。各地要根据城市功能、地理区位、因地制宜推进。”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


  至于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能够建成智慧城市,李铁认为:“这取决于抢抓机遇,合理布局,与城市规模大小无关。”(记者李争粉)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