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旅游交流前景广阔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刘思敏    时间:2016-09-13





  中欧之间大规模的游客双向流动,不仅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相互投资,促进了就业增长,也使中欧人民通过亲身体验与直接交流,增加了好感,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对双方合作未来的信心


  8月29日至9月6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出访丹麦、德国、法国三国。李金早局长此行旨在围绕中欧旅游合作发展,积极拓展中国与丹麦、德国、法国的旅游合作领域,丰富旅游交流内涵,推动中欧旅游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围绕旅游服务特色大国外交,通过旅游增进中国与三国之间相互了解,构建健康稳定的国家关系、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以实际举措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取得新进展。


  旅游是开放的窗口、友谊的桥梁,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国家层面与民间外交最活跃、最有效的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走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旅游对增进民间交往、促进民众感情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已有1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地,这证实了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和旅游需求的强劲增长。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政府对出国旅游政策的放宽,使出境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心仪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明需要接触,人民更需要接触,而旅游是一种民间外交,是各国人民互相交流的最重要路径之一。2015年,国家旅游局全面加快推进“515战略”,将“旅游外交”正式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全方位发挥旅游在国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出境旅游有助于增进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了解和信任,是中国融入世界文明的最佳路径。


  旅游是以物质消费为载体、精神需求为诉求的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各国人民重要的生活方式。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至少从马可波罗以来,很多欧洲人都开始有一个“中国梦”;中国出境游遵循由近及远的递进规律,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游客也都有一个“欧洲梦”。


  中国与欧洲分处欧亚大陆两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经过多年发展,中欧旅游关系日益紧密。欧洲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同时也迅速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14年,欧洲旅华548.41万人次,已占我外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五分之一强。


  中国赴欧团队旅游始于十年前。2004年2月,中国与欧盟共同签署《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欧共体旅游签证及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ADS)。同年9月,中国旅游团队赴欧盟的旅游业务正式开展。在双方精心维护和共同努力下,中欧旅游合作稳步发展,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便利化措施的逐步实施、旅游目的地服务水平的日益提升和交通运力的不断增加,中欧间旅游往来始终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中国游客赴欧旅游的“基数”已经很大。从营业额来说,很多综合性旅行社所占份额最大的目的地一直是欧洲游,一般来讲,赴欧洲中国游客以中、老年人居多,显示了某种文化情结。第一旅游大国法国的数字可做参照,2015年中国赴法国旅游的游客数量已超过200万人次。一条“法意瑞”线路推广了很多年,如今旅行社纷纷在此基础上玩出新的花样,让这一条“白金线路”并不老套,并不墨守成规,就是赴欧游长盛不衰、方兴未艾、前景广阔的最好例证。


  中欧之间大规模的游客双向流动,不仅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相互投资,促进了就业增长,也使中欧人民通过亲身体验与直接交流,增加了好感,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对双方合作未来的信心。


  10年前,中国人到欧洲国家,主要途径是探亲、工作和留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旅游签证到欧洲国家旅游,标志着我国护照“含金量”的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有外媒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将是美国的两倍,选择更高端旅游方式——出境游特别是欧洲游的群体必将进一步壮大。


  李金早局长此次欧洲之行,表明中国对中欧之间旅游交往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的访问与会谈,必将加深双方旅游部门的深度了解与交流,为进一步提升中欧旅游合作夯实基础。以此次欧洲之行的重点之一丹麦为例,丹麦是欧洲地区重要国家,也是该地区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为进一步扩大两国旅游领域合作,李局长一行建议丹麦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加大在华宣传力度,组团参加在华举办的旅游展览,如今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2016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我方将为丹方来华宣传推介提供支持;为中国游客“量身定制”一程多站式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提供友好的旅游环境,包括提高中文导游的讲解水平、改善中国游客常去景点的中文服务环境、为中国游客使用银行卡支付提供便利,增设酒店的中文电视频道等。


  与此同时,我国旅游部门也要下大力气推进欧洲市场的促销。欧洲国家对当代的中国旅游者的研究非常细,包括消费心理、信息渠道、新媒体的应用以及生活习惯、特殊爱好等。这方面,国内做得还不够,缺乏精准的市场研究。比如,在当今世界上,医疗旅游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亚洲很多国家做得非常成功,像泰国、新加坡、日本、印度等开展得都很早。韩国早在5年以前就将其列入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韩流”旅游的续接产品来发展。即使是俄罗斯,其远东地区也做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在眼科、心脏病学和神经外科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中国的医疗旅游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中医、中药和理疗等相关资源的优势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这几年,我国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举办了“旅游年”“国家年”,收效不错。将来完全可以在中欧之间或中国与欧盟各个国家之间举办“旅游年”“国家年”活动,比如可以是“中欧旅游年”,也可以是“中丹旅游年”“中德旅游年”。作为旅游的战略性工作抓手,其意义将超过“旅游年”本身,甚至可作为旅游强国的某一层面的象征。


  中欧之间的旅游合作、旅游外交已经跨上了快车道,正在快速驶向光明的未来。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