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新发现10个亿吨级油田、19个千亿方级气田--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日前集中发布。同时,我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入"快车道",探明地质储量突破5000亿立方米。三门峡盆地实现油气调查新突破,对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查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大幅增加,年均投资规模高达3543亿元,比"十三五"年均投资规模增长约36%,比历史投资高峰的"十二五"年均投资规模增长约14%。今年"七年增储上产行动计划即将收官,油气勘探开发下一步如何安排布局
增量"箭头向上"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自"七年增储上产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石油行业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且成效显著。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及其他石油企业用实际行动交出亮眼"成绩单"。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日前发布消息称,2024年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和川渝探区天然气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同比增产1.55亿立方米。实现连续14年稳定增长,创历史新高。长庆油田则连续5年刷新国内油气田产量当量纪录。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开发事业部党总支书记赵云飞表示,2025年大庆油田将实施气田"挖潜扩容"行动,在上产格局优化上实现新突破。中国石化2024年通过十大油气勘探发现成果,助力增储上产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中国海油近五年共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37个,转化可采储量超亿吨,平均缩短建产周期1年,实现降本约9亿元,驱动增储上产和精益管理驶上"快车道"。
"此前正逢中国油气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石油产量连续3年下降且天然气产量增速落后于消费增速,对外依存度持续升高,'七年增储上产行动计划'应运而生。计划实施以来,石油产量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连续7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不论陆上还是海上,不论常规还是非常规,油气勘探都有很多突破,为进一步实现油气产量增长夯实了资源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郭焦锋说。
增产步伐持续
郭焦锋表示,"七年增储上产行动计划"增强了国内油气产量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但未来油气消费仍将有望保持增长,对外依存度依然保持高位,增产步伐还将稳步持续。
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原油消费从6.35亿吨增至7.69亿吨,增幅21%;原油进口从4.62亿吨增至5.64亿吨,增幅22%;对外依存度从72.76%升至73.34%。同期,天然气消费从2839亿立方米增至4048亿立方米,增幅43%;天然气进口从1213亿立方米增至1592亿立方米,增幅31%;对外依存度保持在40%左右。"短期内仍有必要继续增产油气,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依然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发力的重点方向。"郭焦锋说。
能源战略学者冯保国指出,能源转型虽然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但并未减少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总量。即使考虑未来能源转型加速,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的使用量和占比将下降,但其作为现代化工原料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冯保国表示,当前国内油气产量不能充分满足预测的"底线"需求,特别是石油还有比较大的供给缺口。"未来,我国仍然需要在增产上下足功夫。"
加大攻关力度
郭焦锋表示,不论是资源潜力还是技术实力,国内油气都具备增产上产实力。
从资源来看,国家能源局在2024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上提出油气产量继续提升四大攻坚领域,即万米级深地、千米级深水、非常规资源和老油气田的高效开发这"两深一非一老"四个潜力领域。
比如,在塔里木盆地探明落实了富满、顺北等超亿吨深层大油气田和库车大北千亿方气田;形成新疆吉木萨尔、长庆庆城、胜利济阳、大庆古龙等多个亿吨以上陆相页岩油区,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3个千亿方深部煤层气田等。同时,关键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工程装备取得重大进展,有力支撑增储上产。
"但也要看到,随着勘探开发不断推进,油气资源品质下降加大了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难度,油气地质认识的局限和关键技术的瓶颈仍然束缚着资源勘探发现和产能建设。"郭焦锋说。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有关政策和措施。更重要的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健全完善油气创新平台体系,发挥主要石油企业科技攻关主力军的作用,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制约增储上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油气科技攻关,专注单项技术,掌握"独门绝技"。持续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持续降低国产油气增储上产成本。(记者 渠沛然)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