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交通运输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以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分领域实施方案。
在3日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一系列新举措,全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
伴随一阵汽笛声,满载义乌小商品的列车缓缓驶入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这条义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日前成为由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发布的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介绍,今年1至10月,全国铁路、水运完成货运量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4.2%和29.9%。
京津冀地区、晋陕蒙煤炭主产区、东北地区等是大宗货物运输的重点地区,推动这些地区“公转铁”“公转水”取得务实成效、实现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争取到2027年,全国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较2023年增长10%左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左右。”王绣春说。
重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物流通道、沿黄生态经济带物流通道、中部多式联运通道等互联互通;支持37个城市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完善货运枢纽的服务功能;创新高铁快运、双层集装箱班列、多联快车等运输组织模式……抓重点通道、重要节点、重点环节,一系列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的举措正在部署。
王绣春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全力推进实施优化运输结构攻坚工程,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确保全面完成运输结构调整优化目标任务。
抓好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
10月30日,首趟载有74个标准箱出口货物的海铁联运物流总包列车从扬州江都铁路专用线启程,驶往南通吕四港铁路专用线。长三角新开的这条海铁联运物流总包线路,将进一步优化铁路干支线运输能力。
铁路专用线是打通铁路运输“前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对于降低交通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铁路局运输监督管理司副司长李振江说,将通过研究规范铁路专用线接轨建设和运营管理、研究修订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加强专用线运营监管、开展铁路专用线建设运营全流程工作试点等方式,抓好基础设施“硬联通”。
基础设施“硬联通”要抓实抓细,规则标准“软联通”也要抓好抓牢。
今年以来,我国国际航空货运增长势头明显。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航空行业共完成货邮运输量729.8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19.3%,货运量规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航空物流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表示,将通过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和“民航领域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优化完善航线航班管理政策等,推动国际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
加快交通物流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公路货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公路货运的碳排放量占公路交通的比例达60%以上。加快物流绿色转型,推动新能源货车普及势在必行。
日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交通分会发布的《数说绿色货运·2024城市货运减碳数据报告》提出,网络货运平台货拉拉的40%订单由新能源货车完成,新能源货车跑过的里程达74亿公里,相比用油车运输减碳142万吨。
以此为缩影,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及多项政策推动下,公路货运加快呈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态势,助推我国运输用能结构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
《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提升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布局建设专用换电站。加快提升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车船清洁化水平,加快水上运输装备大型化、标准化。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智慧物流,是推动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建成厦门远海、青岛前湾等49座自动化码头;推动网络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网络货运交易成本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下降约6%至8%;围绕城市间生鲜运输、同城快递集散、即时配送等不断创新低空物流服务模式……
从发布会上公布的智慧港口、平台经济、低空物流服务等领域新进展中,可感知技术赋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步伐。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立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交通物流数智化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完善全自动化码头、低空物流、网络货运等标准规范,有序推动无人车、无人机示范应用,加强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协同衔接,促进数字技术与交通物流各场景的深度融合,培育交通物流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王绣春说。(记者叶昊鸣、王聿昊)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