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税拦不住中国新能源车出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08





  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最终决定草案,对拟议税率进行小幅调整。专家对此表示,征收高额关税,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汽车企业的利益,也不能提高欧盟产业竞争力,还会导致贸易冲突升级,双方都将遭受经济损失,给中欧汽车产业合作蒙上阴影;但与此同时也给了中国汽车企业深耕海外市场、做大做强的契机。


  最高征税46.3%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起针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2024年6月,欧盟委员会预披露临时反补贴税率,计划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加征17.4%-38.1%的临时反补贴税;7月初,欧盟委员会公布初步裁定,宣布自7月5日起对来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小幅调整为17.4%-37.6%。


  在经过多轮磋商后,欧盟委员会于2024年8月20日公布最终草案,临时反补贴税率再度进行小幅调整,确定为17%-36.3%;加上原有的10%的基础关税,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出口至欧盟,最高会被征收关税46.3%。


  按照流程,相关方会在8月30日前就欧盟委员会草案提交反馈并申请听证会。随后,欧盟委员会将向欧盟成员国提交一份“最终决定”,并由欧盟成员国进行投票,除非获得特定多数的投票反对,否则欧盟委员会的草案将得以实施。最终决定将于10月30日前公布。这些关税措施有效期为5年。


  据了解,根据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纯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进行调查终裁披露的信息,3家抽样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吉利、上汽的反补贴税率分别为17.0%、19.3%、36.3%,特斯拉的反补贴税率为9%,配合企业平均税率为21.3%,不配合企业的税率则高达36.3%。


  歪曲事实的补贴税


  针对欧盟委员会最新决定草案,中国商务部8月20日回应称,欧方此次公布的终裁披露并未充分吸纳中方意见,仍坚持错误做法,裁出高额税率,还利用抽样区别对待中国不同类型企业,扭曲调查结果。该终裁披露是基于欧方单方认定的“事实”,而非双方共同认可的事实,中方对此坚决反对、高度关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声明称,仲裁信息严重歪曲中国电动车产业事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中国汽车行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汽协方面表示,对中国纯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反补贴税,给中国企业在欧经营及赴欧投资带来极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损害了中国企业在欧经营和赴欧投资的信心,将对带动欧盟汽车产业发展、增加欧盟国家当地就业机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希望欧方从中欧产业合作大局出发,为中欧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营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2年年底已完全退出。同时,为了公平竞争,国家要求地方从2018年年底开始不再给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以此规范市场秩序。随后,国家补贴有序退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欧盟委员会所谓“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其评估的关键在于是否通过低价商品对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我国出口欧洲的国产车价格较国内价格几乎普遍翻倍。“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大后的必然伴生现象。”崔东树坦言,欧盟应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的经营成本阻止发展。


  积极应对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27个国家的纯电动汽车出口总量约为22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5%。其中,6月份单月出口量约为2.7万辆,在今年首次跌破3万辆,创下年内新低,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31%。


  从出口目的地的变化看,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出口量减幅最大的前5个国家中,欧盟国家有4个,分别是西班牙、法国、荷兰、挪威。


  “从短期看,欧盟委员会此举可能对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的增加,以及对市场拓展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崔东树表示,欧盟的制裁不会延缓中国车企在欧洲投资的计划,反而会加快中国车企海外建厂的步伐。“中国企业需要融入欧洲本土,在欧洲建立电动汽车产业链,为欧洲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中国汽车整个产业链在欧洲获得更加持续稳定发展。”


  为积极应对欧盟委员会征收的额外关税,中国车企纷纷赴欧建厂。其中,比亚迪计划在匈牙利建设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生产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奇瑞与西班牙Ebro-EV Motors合作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负责开发包括奇瑞及Ebro品牌的新车型。


  “随着欧美汽车工业的萎缩,未来中国汽车生产必然逐步向海外发展,东南亚、中南美洲、东欧等地区都将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巨大海外增长空间,中国汽车从中国制造向全球布局转变,并逐步走向世界。”崔东树表示,中国汽车出口未来仍有巨大空间,但需要实现海外本土化产销,逐步融入世界体系。(记者 于大勇)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