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智能化下半场 中国新能源车如何携手破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05





  继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后,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工业又带来了惊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日前召开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呈现三大亮点:一是汽车销售完成了1404.7万辆,同比增长6.1%,为支撑工业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0.1%,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9个百分点,电动化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是20个城市启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九个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销售占比超过50%,智能化发展开启了新征程。


  “目前,我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历史上首次走在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前列,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探索了中国实践,贡献了中国力量。”辛国斌说道。


  不过,行业加速发展的背后,也暗藏着不少“隐忧”。如汽车芯片、基础软件存在短板,新一代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竞争加剧,国内消费需求不旺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出现了一些无序竞争的现象,不少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企业间拖欠账款情况增多,这些现象影响和冲击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汽车产业亟需寻找一条“突围之路”。


  新能源车按下“加速键”


  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高,促进了市场化快速普及,也吸引了各国车企在中国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主战场。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共识,电动化、智能化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中国付出艰苦努力,为全球汽车行业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规模化市场。早在2001年,国家863计划就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国政府率先制订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随后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2023年实现销售950万辆、全球占比超过60%。今年上半年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销量达到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预计全年有望达到1150万辆。


  技术创新也发挥了巨大牵引作用。付炳锋指出,“广大车企和零部件企业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


  他进一步表示,中国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全球领先,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变速箱和集成式增程器全面进入市场,技术水平、节能效率全球领先。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高,促进了市场化快速普及,也吸引了各国车企在中国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主战场。


  在智能化方面,中国也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热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推动了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有机融合,同时也加速了智能网联技术在传统汽车上的普及应用。”据付炳锋介绍,L2级自动驾驶在新能源汽车配置率达到56.2%,“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速落地,无人驾驶车辆进入商业化试点运营。软件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芯片、传感等硬件系统全面发展,在应用领域开发形成巨大的创新洪流。


  在付炳锋看来,产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也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先天优势。他表示,在“三纵三横”技术路线指导下,我国建立了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纯电动专用平台广泛市场化应用,动力电池产业链齐,“三电”均形成了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他进一步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最广、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巨大优势。一、二线城市的充电焦虑基本得到缓解,低线城市及乡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充电桩累计数量为1024.3万台,同比增加54%,换电站保有量达到3772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将成为全球可以借鉴的经验。


  “完备的顶层设计,勇于创新的企业,乐于尝试的消费者,超大能容的市场,支撑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供应链成本优势。新能源汽车具备了全球化合作的良好条件,智能化创新正在加速国际化融合。”付炳锋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多重挑战犹存


  中国在汽车产业转型中取得了成就,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引起了一些普遍焦虑,甚至导致发展危机,这是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考验。


  在为行业取得的成绩兴奋之余,不少业内人士也看到行业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尽管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的汽车产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还没有完全实现超车,距离'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表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汽车工业正经历着深刻的技术变革,如何在变革中把握机遇实现产业升级成为重点、难点;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要求汽车企业不断融合新技术,跟上技术变革的要求更加紧迫。


  他进一步表示,研发成本压力加大,为保持技术领先,企业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许多企业负担重;人才竞争更热,技术变革带来了高端技术人才的激烈竞争,技工短缺,如何吸引和培养用好人才成为了普遍难处。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徐念沙认为也还存在着短板弱项,如动力电池的资源、车规级芯片、全栈式软件、操作系统等;汽车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同样面临着挑战,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既依靠汽车行业发展,又远超出了汽车行业,需要芯片、软件、操作系统、产业生态、信息行业、能源行业、机械加工行业等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


  付炳锋同样看到了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传统企业既要进行油车的节能改造,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企业双线作战,当前经营压力持续加大,行业上下倍感焦虑;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和地区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工具化,试图割裂全球汽车市场,这些都成为行业所面临的新问题,需要共同解决。


  同时,付炳锋还提及,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普及困难和阻力不断显现。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各国都制定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传统优势车企电动化策略趋于保守,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本地区电动化发展进程,导致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平衡,整体普及程度不高。发展中国家虽然基础薄弱、起步较晚、缺乏研发能力,但这些国家都在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中国成为它们欣赏和关注的目标,积极寻求贸易投资合作。


  此外,在付炳锋看来,行业的普遍焦虑会影响到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在汽车产业转型中取得了成就,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引起了一些焦虑,甚至导致发展危机,这是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考验。在行业发展遇到的每个困难时期,政府部门都做出了积极的战略指引和政策推动,帮助行业、企业持续发展。我们相信在有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汽车行业一定能克服当前困难。”付炳锋对记者说道。


  实际上,汽车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产品和品牌是企业竞争的核心。付炳锋表示,“虽然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企业,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经营战略,但是,中国超大规模汽车市场容得下不同风格的企业和产品存在。”


  “虽然逆全球化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合作,延缓了电动化的进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电动化终将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全球化是大趋势,不可逆转。”付炳锋说道。


  各方携手破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高质量发展关乎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多方协同发力。


  面对挑战,应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辛国斌表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保障产业稳定运行,积极支持技术创新,持续优化行业管理,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坚持国际化创新、全球化发展。同时,支持中外汽车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共享创新成果,共建全球产业生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高质量发展关乎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多方协同发力,政府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引领作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徐念沙表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中机联系统的协会单位要发挥好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下功夫打造良好生态。”


  同时,在国际贸易谈判和争端解决过程中,协会也可以代表行业的利益,协力政府加强与外方各机构企业的沟通,联系企业助力政府政策落地。


  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也让企业信心倍增,开始积极寻找破局之路。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认为,传统车企往往拥有完备的制造和服务体系,而科技企业则拥有着更好的互联网技术和用户思维等,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加剧、窗口期缩短的形势下,传统车企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是优势互补和相互赋能,也是一种共赢的“双向奔赴”。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辉则告诉记者,应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良性竞争,国家部委及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同时给予品牌宣传有效的监管指导,打击虚假夸大、无序竞争、恶意抹黑的非正常宣传行为,避免透支社会和用户对行业的信任度,打造更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他建议企业间加强合作,建立出海资源共享平台,包含制造、零部件供应、物流运输、云服务、数据库、安保等;共同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高效协同工作。


  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看来,中国汽车产业应坚持开放合作,“我们不仅要从中国视角看世界,更要从世界视角看中国,中国汽车出海不仅是汽车产品'走出去',更是技术创新'走出去'、社会责任'走出去',真正和海外朋友、海外伙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全球各国欢迎的企业公民。”(记者 马艳)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