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靴子”落地。
最终确认的税率为比亚迪17.4%,吉利19.9%,上汽37.6%,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中国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0.8%的加权平均关税,未配合欧盟调查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税率为37.6%。
相较6月12日欧盟方面初次披露的征税标准,最终落地的征税标准略有下调,吉利从20%下调至19.9%,而上汽及其他未配合调查企业加征税率则从38.1%下调至37.6%。
随着欧盟反补贴关税正式实施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于7月1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欧方正视中国电动汽车竞争优势并非来自补贴的事实,正视中欧汽车产业合作有利于共同发展的事实,正视欧盟业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事实,真正作出基于事实和规则、合理且客观的决定。
这一临时关税最长持续四个月,其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将其转为为期五年的正式关税。
被抽样或与销量有关
数据显示,这三家中国车企确是欧洲市场出口大户。2023年中国车企在欧洲十三国销量排名榜单的前三名正是上汽、吉利、比亚迪,销量分别是24.28万辆、2.25万辆、1.59万辆。
临时反补贴税正式实施后,国内多家车企再一次发表声明。
作为最大的“苦主”,7月5日,上汽集团再发声明:为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全球客户的利益,将正式要求欧盟委员会就中国电动车临时反补贴税措施举行听证会,并进一步依法行使抗辩权。
蔚来汽车表示,将密切关注并跟进欧盟反补贴调查的相关进展与措施。目前阶段在欧洲市场将保持其在销产品的定价,并将根据关税政策的进展而评估市场策略。
小鹏汽车则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评估在欧洲建立本地制造能力的可行性,并采取适当措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小鹏汽车承诺:“所有等待交货的当前消费者和在新关税生效前下订单的未来客户,将不受任何价格上涨的影响。”
为何选择上汽、吉利、比亚迪作为反补贴调查抽样样本?欧盟官方公报中显示,有21个汽车生产商同意被列为抽样对象,欧盟委员会考虑的因素除了对欧盟出口的数量,还包括在不同细分市场电动汽车型号的销售情况,以确保最大代表性。最终选择的三家抽样企业占调查期内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总产量的43%、国内销售量的51%和估计总出口量的39%。调查覆盖的时间为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
数据显示,这三家中国车企确是欧洲市场出口大户。2023年中国车企在欧洲十三国销量排名榜单的前三名正是上汽、吉利、比亚迪,销量分别是24.28万辆、2.25万辆、1.59万辆。
“上汽是这些车企中在欧洲销量最好的,因为上汽早年间从英国收购了MG名爵,这个品牌的历史渊源使它在欧洲市场认同度非常高。2023年MG名爵卖了24.28万辆,占中国品牌欧洲总销量的70%,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超120万辆)的20%。但这样一个来自'欧洲'的品牌却被加了很多税,这意味着本次加税与销量紧密相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马胜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近日在“2024中国汽车出口大会”上表示,欧盟选取的这几家中国汽车品牌都很有代表性,上汽代表国企,吉利有合资背景,比亚迪则是被全世界认可的代表中国的民族汽车企业。
马胜进一步谈道,临时反补贴税的底层逻辑是“有没有得到政府的补贴”。“在他们看来,上汽是国企,猜测上汽可能得到的补贴比较多,比如来自土地、办厂税费及低息贷款等,所以上汽被顶格处罚;比亚迪由于三电均是自产,可控成本较低,价格也低,而且比亚迪是最配合调查的,所以税率最低;吉利的合作伙伴是沃尔沃,或许是动用了沃尔沃的关系网,才维持了较低的加征税率。”
中国政府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认为,选择三家中资企业而不抽取任何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是对中国品牌的歧视。欧盟委员会对此的回应是,一些被抽样的集团与欧洲汽车制造商有合资企业,且无论出口生产商的所有权如何,基于调查采取的任何措施将适用于所有从中国生产和出口的电动汽车。
反补贴调查涉及多项商业敏感信息
上汽在声明中表示,欧盟委员会反补贴调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例如调查要求配合提供与电池相关的化学配方等超出正常调查范围;将给予国内消费者的新能源购车补贴纳入在欧盟销售的补贴率计算等。
在其官方公报中,欧盟列出了近20个对在华生产电动汽车的补贴项目调查,其中包括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提供的优惠融资和定向信贷(如政策性贷款、信用额度、银行承兑汇票、出口融资)、给予电动汽车生产商的直接现金补助和其他形式的信贷措施支持计划、技术创新和研发补助、国家融资或政府激励的股权投资、政府提供低于合理报酬的土地使用权、政府提供低于合理报酬的电池及其原材料、电动汽车生产商的消费税豁免、车牌费免除及其他现金补贴、出口退税等。
涉及贷款的优惠融资,比亚迪、吉利和上汽被认定的补贴税率为0.16%、0.81%和1.38%。在其他类型的优惠融资方面,三家公司被认定的税率为3.6%、3.3%和8.27%。补助方面,比亚迪、吉利和上汽的税率分别为0.61%、2.31%和8.56%。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项下,三家公司被认定的补贴税率分别为2.18%、2.14%和2.28%。在低于合理报酬提供电池项下,吉利和上汽的税率分别为10.32%和13.24%。鉴于比亚迪自行生产电池,欧盟委员会调查的是用于生产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供应是否构成补贴,最终裁定其补贴税率为7.35%。
上汽集团在其7月5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欧盟委员会反补贴调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例如,调查要求配合提供与电池相关的化学配方等,超出正常调查范围。欧盟委员会对补贴的认定存在错误,例如,将给予国内消费者的新能源购车补贴纳入在欧盟销售的补贴率计算。欧盟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信息和抗辩意见,基于反补贴基本条例第28条的所谓“不配合调查”,做出不利推定,虚增了多个项目的补贴率。
日前,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截至目前,中欧技术层面已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举行多轮磋商。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抓紧推进磋商进程,基于事实和规则,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中欧关系再一次面对考验,欧方是时候拿出勇气和智慧了。世界动荡不安,亟待中欧携手应对的全球性挑战接踵而至。接受合作与相互依存的时代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大国博弈中,与其孤注一掷押宝一方,浪费时间相互拉扯打压,不如更多思考如何在变局中保持平衡,广泛搭建“共赢链”,确保自身未来更广泛安全边际。欧方应切实落实上半年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中欧正确相处之道,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
欧盟并非“铁板”一块
欧盟加征关税,短期内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产生不利冲击,但中国车企加快海外建厂并开工后,未来3-5年会对冲这些影响。在这方面,日本车企曾走过同中国车企类似的道路。
临时关税是否将成为永久性关税,取决于欧盟27个成员国是否能在4个月内达成一致(除非多数反对,否则将视为达成一致),这段时间即是我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进行谈判或协商的关键运作空间。
“可以看到,这场对华的角力中,欧盟并非'铁板'一块。自欧盟委员会公布相关决定后,欧洲汽车行业也不买账,并同样表示强烈反对。”马胜表示。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在近期声明,强烈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并称此举将对欧洲消费者和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不符合欧盟的长远利益,也将阻碍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气候目标的实现。此外,德国车企包括宝马、奔驰、大众等车企也先后发声,表示这项决定对于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决策。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完全行不通,并指出此做法严重破坏欧盟一贯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勒歇尔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利于欧洲经济复苏,德国政企、学界都认为,贸易保护是双输的做法,增强竞争力才是共赢之道。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接受当地广播电台采访时则称,欧盟计划对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征收惩罚性关税是错误且考虑不周的,此举将把经济生活推向贸易战的方向。
据悉,匈牙利实施了“向东开发”战略并和中国有着紧密的经贸合作。且匈牙利连续多年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投资目的国,而汽车制造产业链规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这意味着来自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投资和技术对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匈牙利国家经济部明确表示,匈牙利政府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强烈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而此次匈牙利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或许可以让中欧协商打开新局面。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近日表态称,发展与中国的合作将是匈牙利担任欧盟主席国期间的重要目标,匈方将努力确保中欧之间不会发生关税战或贸易战。此表态将意味着匈牙利在关税政策上愿为中方奔走斡旋。
此外,瑞典也极力拥护自由贸易。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曾表示,欧盟不应该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方面“步美国后尘”,瑞典国际发展合作和对外贸易部长约翰·福塞尔强调,加征关税可能会引发“未来贸易战的风险”。马耳他能源部长米里亚姆·达利也表示,不想要“无助于我们实现脱碳目标的关税”。这些国家未来都可能为我国争取与欧盟谈判和协商提供空间。
德国、瑞典、匈牙利和马耳他等国家皆因不同的原因反对加征关税,这些因素或牵制欧盟未来对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面对西方的围堵,中国仍将坚持高水平开放,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马胜分析指出,欧盟加征关税,短期内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产生不利冲击,但中国车企加快海外建厂并开工后,未来3-5年会对冲这些影响。在这方面,日本车企曾走过同中国车企类似的道路。
“一方面,在欧洲,中国将继续拓展与匈牙利、希腊、塞尔维亚等国家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除了欧洲市场,中国正踊跃拓展其他国际市场,且在南美洲和亚洲斩获了斐然的成绩。”马胜表示。
如今,中国电动汽车已在南美市场崛起。根据巴西电动汽车协会的数据,2023年巴西电动汽车的销量比2022年猛增91%。今年前4个月,中国电动汽车在巴西市场新车销量达到去年同期的8倍。(记者 田野)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