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优化资源、提升能力、配置要素、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机产业集群得到稳步发展,已经形成多个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产品的农机产业集群。随着优势资源及制造能力的进一步集聚,将加快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持续推进农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了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全新生态。
国内主要农机产业集群已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多区域农机产业集群,形成了拖拉机、收获机械等产品基地。初步打造出依靠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的稳步发展。
区域资源禀赋推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机产业分区域形成了多个集群。目前,多个区域的产业集群,正在不断驱动产业结构转型与持续发展。最知名的有以中国一拖为引领的河南产业集群,以潍柴雷沃为主力的山东产业集群,以常州东风、沃得农机为支撑的江苏产业集群,以河北英虎机械、农哈哈为代表的河北产业集群,以及不同区域诸多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主机及农机具产业集群,共同支撑产业发展步伐,推动我国农机工业不断实现新的目标。
产品发展特色显著。不同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特色各异的产品特色。山东农机产业集群在拖拉机、小麦收、玉米收等产品上占据较高的产业位势。国内六成左右的拖拉机企业集中在山东省,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近10家小麦收制造企业,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近40家玉米收制造企业,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河南农机产业集群在拖拉机、玉米收产品保持较好的产业位势,耕整地机械实现了协同发展。国内11%的拖拉机制造企业集中在河南省,占据了20%左右的市场份额。20余家玉米收制造企业,市场占有率约为5%。河北省农机产业集群发展稳健,玉米机制造企业近20家,市场占有率约为20%左右。播种机械、耕整地机械等得到不断发展。
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国内农机产业集群内,基本形成了主机企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趋势。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一些区域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中低端产品的研发、零部件生产、主机装配、运输等一体化合作,实现了本地化制造。面对高端农业装备需求,整机企业、零部件关联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推进新型高效传动系、大马力转向驱动桥和高性能液压系统、高端专用传感器、智能控制元器件等零部件研发,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产业化。
产业集群内的竞争策略
产业集群内的任何一家企业,有着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做专做特做新的不同目标。企业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和竞争。提高自身的发言权,就是要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产业集群内的重要成员之一。
全面提升制造能力。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发展趋势,产业集群内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智造”“创造”能力,确保中高端产品生产、输出的精度和先进性。实施“链长+链主+链创”多链模式,进一步摸清企业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产品和服务,健全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产品链供应链目录图谱,推动、形成链长组织协调、链主驱动引领、链创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助力制造能力、产品品质持续发展。
不断优化服务管理。推进制造和服务的双翼齐飞、协同发展,完善专业化、数字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开创新产业、构建新业态,提供全周期、保姆式、一站式的服务价值解决方案。
积极嫁接资本市场。围绕产业链配套资金链,和各类金融机构、产业投资基金加大投资,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效循环渠道。围绕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资金需求,把握住多维资本对接机遇,运用中长期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优化资金供给格局。加大产业链融资创新力度,探索、加快在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方面的推进步伐。同行业领先、品牌领先、信誉领先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合作,开展进货贷、购机贷、消费分期及农机保险等互联网服务,重塑农机互联网营销新模式。
产业集群经营业绩不断提升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链趋向健全,整体市场规模、品牌影响等竞争实力得到稳步提升,集群效应得到有效发挥。
整体市场规模稳固。目前,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近3000亿元,能够生产4000多个机型品种的农机产品,满足国内90%以上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上农机制造与使用大国。国内拥有8000余家农机制造企业,规模企业2000家左右。山东、江苏、河南、浙江、安徽、黑龙江等地汇聚了60%以上的农业机械百强企业,形成了多处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部分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质量、品牌等方面已具备明显竞争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企业实力稳步增长。农机企业多家企业集团公司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相关资料显示,洛阳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集群,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之一,年整体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000亿元。头部企业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有600多家,拉动相关产值达到150亿元。潍坊经过多年发展已拥有农机生产企业650余家,农机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了主机、农机具及配套件专业化协作的完整链条,孕育了潍柴雷沃、悍沃农业装备、谷合传动、萨丁重工等农机品牌。常州规模以上农机装备企业1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0家左右,已形成常发农装、常柴股份、东风农机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产品结构调整提速。产业集群内企业面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带来的影响,主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产品升级步伐,持续提高研发投入水平,补齐关键、稀缺领域不足和短板,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农业机械领域高性能材料、高速液压马达、专用传感器及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取得有效突破。无级变速拖拉机、新能源拖拉机、大型宽幅联合收获机等高端产品实现批量投放,产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中国一拖积极承接国家高端农业机械现代产业链“链长”和农机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形成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轮式拖拉机等系列高端产品制造能力。相关数据显示,潍坊农机装备产业对我国小麦机收贡献度、玉米机收贡献度、耕种收综合贡献度均居国内领先位势。区域内头部企业完成180-380马力全系列CVT拖拉机商品化,标志着高端产品制造能力实现了连续跨越。
政策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机化的政策支持,将持续拉动农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已经形成国家顶层设计、部委协同推进、区域政府大力支持的发展格局。
进行顶层设计。国家对农机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实施科学布局,分类精准设计支持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明确指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地势特点等,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机装备均衡协调发展。
强化政策协同。国家多部委积极协同推进,做好全域对接,加强重点指导,出台配套细则,构筑多维度、多链条的政策矩阵。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把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力、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管理、指导和服务。要根据实际制定和完善本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引导。国家相关部委提出,引导农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挖掘研发潜能;推动农机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攻关,助力“一大一小”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建设,推动农机产业群做强做优。
区域大力支持。主要农机产业集群所在区域均给予了相应的产业支持,将加速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发展。据鲁政办字〔2022〕160号文,山东省培育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壮大培育潍坊、聊城、日照、临沂、济宁、青岛等6个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配套的农机特色产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河南省将建成以洛阳为核心,郑州、开封、许昌、新乡、南阳、驻马店等地为支撑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在动力机械、收获机械、畜牧业机械等领域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王超安)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