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备更新热潮席卷全国 大规模高端设备更新怎样更优配置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6-06





  自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各地纷纷掀起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热潮。截至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印发落实方案,出台制造业贷款贴息、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因地制宜支持政策。


  工业设备更新需求大


  我国是工业大国。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同时,据相关机构测算,我国每年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更新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坦言,国内企业工业设备购进、安装、投产、维护和更新大多是企业自发开展,由于更新成本高,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修修补补维持生产运行。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设备不兼容问题越发凸显,若不进行全境大规模更新将会加重设备管理混乱、备件库存成本高、设备生产效率低、设备运维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自加速开展全境工业设备大规模更新以来,这种情况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连续14个月保持在30%以上。高端制造稳步推进,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6个百分点;增速较上月加快3.7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加快。


  推动工业设备“三化”


  记者注意到,在《实施方案》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重要方向。


  其中,在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行动中,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比如,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


  在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热潮席卷全国。浙江省提出,2024年力争实现“4个10%”的目标,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技术改造投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消费品产业营业收入各增长10%;甘肃省提出将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形成省属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设备更新清单、产品和服务供给机会清单“一库两清单”,2024-2027年省属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总投资额约520亿元。


  “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有力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提升,随着新设备广泛应用,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幅提高。此外,还能带动设备制造、安装、维护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产业链循环。”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


  宋向清表示,推动企业工业设备更新能带来更加精确、高效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不仅可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残次品数量,还能在生产中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过程控制的精细度和准确度,促进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需合理配置


  国家高新区聚集了一批制造业企业,拥有大规模设备更新需求。


  济宁高新区镐成永生有限公司引进多工位热模锻设备、高精度组合机床,实现复杂零件的精密加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淄博高新区企业山东瑞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数控车床、焊接机器人、综合性能试验台等先进设备和系统,实现机械加工及焊接工艺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在高新区企业工业设备大规模更新的同时,一些企业反映虽然引进了国际领先的高端设备,但面临着技术本土化挑战问题。也有的企业反映,随着设备更新,对操作和技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企业普遍面临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难题。此外,设备更新换代的成本较大等也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高新区、行业及企业应共同发力,寻求解决方案。”朱克力认为,高新区层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企业设备更新成本,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解决融资难等问题;行业层面,可组织专家团队针对技术本土化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增进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际先进技术本土化应用;企业层面,要加强自身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为企业设备更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记者 李洋)


  宋向清认为,从长远看,要加速关键设备核心技术攻坚,提高更新设备的国产化率。从短时期看,要建立设备更新资金保障机制,信贷、基金、债券等多渠道解决企业设备更新资金紧张问题。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强化工程师群体培养,加速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技术的大国工匠团队。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