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新西兰表示,随着奶粉保障性关税于2023年12月31日结束,新西兰所有乳制品即日起都可以免税进入中国,由此标志着两国自由贸易协议商定的分阶段取消关税都已实现。新西兰贸易部长托德·麦克莱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这对我国乳制品行业是好消息,取消关税预计每年能额外节省约3.5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49元人民币)。而对于我国乳业而言,目前原奶行业仍处在深度调整期,上述保障性关税的结束是否会给我国乳业带来新的压力?”由于国内奶价走低、乳品进口量下降,新西兰奶粉零关税对国内上游行业的影响已经很有限。“有行业专家指出。
中国成为新西兰乳业开拓热土
2008年,新西兰成为最早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根据两国的协议,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各种乳制品关税到2019年需降为零,但对原料奶粉、液态奶、黄油、奶酪4类产品设定了特殊保障性关税,若进口量超过约定水平,便不再享受零关税。对新西兰液态奶、黄油和奶酪等产品的保障性关税已于2021年结束,而对奶粉的保障性关税适用时间最长,到2023年12月31日才正式结束。
中国和新西兰的协定,为新西兰这个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开拓了新市场。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400多亿新西兰元。新西兰由于自身牧业生产条件优越,牛奶生产成本较低,是全球乳业原料的主产国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进口市场。
数据统计显示,过去3年,新西兰平均每年向我国出口价值约80亿新西兰元的乳制品140万吨,其中约一半是奶粉。
另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业经济研究室公布的贸易月报,2023年1-11月,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265.63万吨,其中,新西兰是主要进口国之一。特别是在大包粉(奶粉原料)部分,我国进口大包粉73.8万吨,进口金额27.9亿美元,其中69.3%来自新西兰,大包粉一般作为原料用于制作乳制品及相关产品。
“双向奔赴”加快深度合作
对两国乳企而言,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让双方都受益。
有关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乳制品来源地中,进口额前三位分别是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46.8%、17.8%、7.1%。2023年前10个月,新西兰依旧占据中国进口乳品第一大来源国的位置。
如零关税前中国就已是恒天然、a2奶粉等新西兰乳企重要的海外市场。据了解,恒天然有超过1/4的产品销往大中华区,中国已成为恒天然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2023年,随着餐饮服务渠道利润率上升,恒天然大中华区利润增长1100万新西兰元,至2.84亿新西兰元。
新西兰品牌a2牛奶公司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2023年的营收为10.022亿新西兰元,增长37.9%;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541亿新西兰元,增长75.1%。对于全年业绩增长,该公司归因于在增长战略的执行下,加大了对我国婴配奶粉市场的投入。
我国乳企也受益颇多,自由贸易协定期间,新西兰成为伊利、蒙牛、光明、蓝河等中国乳企进行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之地。2010年,光明乳业以8200万新西兰元的价格认购新莱特公司51%的股份(现持股39%)。2014年,伊利在新西兰建成全球最大一体化乳业基地之一的大洋洲生产基地。2015年,蓝河乳业收购新西兰资产并推出全球首款婴幼儿配方绵羊奶粉。2016年,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公司生产的奶粉进入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8家主要连锁超市。
对国内乳业影响有限
此次全面零关税对于新西兰乳企对华出口整体利好,尤其在价格优势和成本改善方面。作为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旗下原料与解决方案品牌NZMP也在1月4日对外发声,称两国间的自贸协定为新西兰这个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开拓了巨大的战略性市场,为双边贸易带来更广阔的未来。随着新西兰乳粉类产品零关税的正式实施,恒天然NZMP将以更迅捷、紧密的形式服务于中国的乳原料采购客户。
而对于我国乳业,2023年以来,由于乳制品消费疲软,奶价持续下滑和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原奶行业亏损面高达60%。虽然目前原奶供需企稳,价格也保持稳定,但行业仍未摆脱困境。因此,业内担心零关税后新西兰奶粉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可能会对中国奶业带来新影响。
“虽然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的进口大户,但奶粉零关税对于我国乳业的影响已经很有限。”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中新协议中涉及的奶粉主要是大包粉。近几年,我国乳业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性过剩的时期,再加上我国乳制品的消费结构和工厂的使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我国对大包粉的使用正在减少,反而对一些高附加值、高品质原料的使用在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未来我国进口大包粉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停止对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征收关税预计不会对我国乳业造成太大影响。“新西兰原奶成本原本就低于国内,因此新西兰大包粉在中国的销售价格一般会根据国内的奶价随行就市,就算成本降低市价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宋亮表示。
此外,宋亮认为,未来减免的政策还可能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随之而来的是,原料进口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这将大幅缩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帮助国内企业整合全球资源,有助于提升我国乳企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乳制品产业的发展。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