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债市意味着什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2-11





  近期,境外机构的净买入与增持我国债券呈现逐月明显增加趋势,境外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我国债券。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债市意味着什么?


  记者日前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境外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我国债券,2023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量近1万亿元,其中10月份外资净买入量已超过2000亿元。


  近年来,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外资金融机构持续“加码”中国债券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债券3.3万亿元人民币,近几年年均增速约为30%。特别是今年三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债量保持快速增长,其中10月份增持近400亿元,预计11月份增持量有望达到2500亿元。


  越来越多外资机构表现出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浓厚兴趣。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截至2023年10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入市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


  在这些积极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资的境外投资者中,境外主权类机构等中长期投资者持债量占比达七成,这意味着更多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债券市场。另外,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外资金融机构积极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根本在于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一系列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回升向好的态势更趋明显。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与避险属性更加凸显,中国债券市场展现出了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目前,我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中的权重均超过纳入时的预计权重。


  记者了解到,我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已为我国债市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跟踪指数资金。专家认为,这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以及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债券市场,还得益于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提升开放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在公开讲话时介绍,中国人民银行稳慎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顺应国际投资者的需求,为直接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便利。“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平稳高效运行,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


  从金融管理部门释放的信号看,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构建与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更加全面、深入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引导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记者 吴雨)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吸引外资仍具优势

    专家指出,无论从经济基本面还是成本收益来看,中国保持吸引外资的优势不变;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中国外资管理正在不断做“减法”,营造公正、平等、透明的营商环境。
    2017-08-18
  •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仍需高度重视利用外资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仍需高度重视利用外资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商投资的形式、结构、内涵和作用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中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对利用外商投资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7-10-09
  • 外资金融扩张仍需配套政策落地

    外资金融扩张仍需配套政策落地

    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宣布了金融业开放的具体举措和时间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将对外资放开持股比例,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在国内外资控股金融机构的时代将来临,国内的金融系统面临着外...
    2017-11-13
  • 外资品牌挤压 本土日化产品如何突围

    外资品牌挤压 本土日化产品如何突围

    一直以来,国产日化品牌不断被外资巨头“碾压”,尤其是化妆品品类。在此背景下,包括索芙特在内的很多老牌国产日化企业已转型谋出路,坚持在日化领域的国内上市公司所剩无几。
    2018-05-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