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经济发展新引擎地位更加凸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8-22





政策助力加速跑各地争抢“第一城”促进消费“主力军”


新能源汽车:经济发展新引擎地位更加凸显


  8月9日,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实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7月3日,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汽埃安下线。


  而就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前一天,8月8日,据官方数据显示,继第一季度汽车出口首超日本后,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再度首超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根据众多知名机构的预测,中国汽车全年出口量超过日本,似乎已不是什么难事。


  从1995年中国第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时隔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如是说。


  中国汽车消费的加快复苏,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的推动力;中国汽车出口跃居世界首位的核心动力,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这两点,也已成为汽车产业界的共识。


  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加速跑


  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政策,鼓励企业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强调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并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等多方面举措,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6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地位更加凸显。


  面对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发力新能源汽车赛道,成为国内众多地方政府布局工业经济的首选牌。这其中,既有老牌汽车重镇转型升级的奋力搏,又有新晋汽车城市换道超车的加速跑。


  多地争抢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公开数据显示,仅在6月到7月,就有20多个省市密集出台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各地纷纷瞄准新能源汽车的“造城梦”。


  6月初,福建省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该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含专用车)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扩大规模,继续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就在比亚迪开启下一个20年之际,深圳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争夺。近日出台的《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并显著提升在车规级芯片、智能传感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核心竞争力,成为关键技术创新的引领地。


  而同样加入“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抢位战的,还有上海、广州、西安、合肥等众多城市。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61.15万辆,同比增长65.7%,新能源汽车工业产值增长69.8%,由此,上海市反超陕西省西安市。


  2022年,广州汽车产值达到6471.73亿元,是广州第一大产业。2021年底发布的《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州市汽车产能将突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50%。当下,广州正依靠广汽集团、东风日产、小鹏汽车、合创汽车等众多车企的布局,努力靠近万亿级汽车产业目标,加速建设“智车之城”。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支撑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应对解决。”在6月21日举行的国新办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传统汽车重镇纷纷向“新”而行


  面对新能源浪潮,传统汽车制造重镇更是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相继出台支持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图,推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传统汽车产业重镇的湖北,在近年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逐渐走向下风。今年年初,湖北省接连印发《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及其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力争到2024年,汽车产业产值跨越万亿元台阶,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6月21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强调要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巩固和提升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安徽加快向新能源汽车强省迈进。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将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空间更加合理完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持久发展。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一城一省。6月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


  长三角合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背后,有着强力的现实支撑--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1.2万辆,同比增长65.7%,目前有8家整车企业在上海布局;比亚迪和理想在江苏常州同时布局,两家工厂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上半年累计生产车辆占江苏省总产量的近67%;在安徽宣城,有超过6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此布局。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的成功打造,让世界级产业集群不再是梦想。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条在近年来的异军突起,得益于过去长年累月的人才培育、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全链协同等规模化发展奠定的深厚基础--以比亚迪为例,其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用了13年时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时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用时半年;从300万辆到500万辆,只用时9个月。


  新能源汽车成促消费“主力军”


  今年以来,加大力度的汽车促销,成为各地消费扩容提质的“主力军”。


  4月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新能源购置税减征、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多地政府也密集拿出“真金白银”促进汽车消费。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以汽车、家电为重点,引导企业面向农村开展促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从10个方面力促汽车消费,着力稳定我国消费大盘、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7月,山东省5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方案》,重点实施10项重点任务,营造新能源汽车下乡良好环境。8月,山东省再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提振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供应能力、全面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培育壮大充电桩产业3方面举措。


  同样是在8月,河南省印发《持续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12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的消费者按照购车价格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补贴,对公用充电设施按照主要充电设备投资总额的最高40%给予省级财政补贴。


  专家表示,随着各省市促进新能源车消费举措的出台和相关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落实,有助于我国汽车市场加速回暖复苏。(记者 张文礼)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领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领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2012年推广应用的1 7万辆,提升到2013~2014年推广应用的10 1万辆,2015年更是跃升至37 9万辆,2016年突破50万辆大关
    2017-09-25
  • 我国新能源汽车基数小 增速快

    我国新能源汽车基数小 增速快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71 6万辆,比2016年增长51%,其中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分别比2016年增长82 1%和39 4%。
    2018-03-09
  • 新能源汽车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新时代

    新能源汽车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新时代

    2009~2017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发展,技术和产品发展主要靠传统汽车企业和相关产业支撑。总体来说,这个时期是新能源汽车基础建设和培育发展阶段,没有形成企业竞争发展的条件和竞争环境。
    2018-10-29
  • 新能源汽车在竞争中渐趋理性

    新能源汽车在竞争中渐趋理性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最大引擎,我国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2018-11-0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