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德国大众集团日前宣布出资24亿欧元在中国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后,又传出宝马集团计划将MINI电动车生产线从英国迁移到中国的消息。
“完备的产业链条以及庞大的市场容量,让中国成为全球车企最为倚重的战略市场和重心。”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理事张秀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现在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汽车,都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同时与本土科技企业合作,通过战略合作或入股的方式打造本地生态系统。中国造车全球卖,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塑。
谈及此次投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与地平线的合作是集团在华推进战略转型,强化在华业务的核心基石。本土研发将赋予我们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领先位置,进一步驱动中国业务转型。”
“中国是推动新兴技术超大规模应用的热土。如果某项技术能在中国形成规模,就能在全世界规模化应用。”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日前表达了继续投资中国的坚定立场,他提出要打破壁垒、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当前全球经济的巨大挑战。
德系车企纷纷加大在华投资 中国稳居外资车企最核心市场
近年来,德国车企在向智能化战略转型的过程中,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并逐渐向电动化领域转移。例如前述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的合作,就是聚焦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开发。
据记者了解,大众汽车集团计划为本次合作投资约24亿欧元,大众汽车集团在此合资公司中持有60%的股份。对此,大众汽车集团方面表示,这一“软硬结合”的技术有利于打造差异化创新,为集团在中国的纯电动车型提供可扩展的、高性价比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大众汽车第一次在中国豪掷资金加持智能化转型。早在2020年,大众汽车宣布投资10亿欧元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同年,大众汽车还以11亿欧元入股了国轩高科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两笔大额投资被看作是传统国际品牌进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进入2022年,奥迪方面率先发起投资攻势,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举行奠基仪式,奥迪在该项目中投资了约26亿欧元,这也是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首个豪华纯电动工厂;6月份,位于沈阳的宝马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不仅是宝马在沈阳的第三座工厂,也是宝马在中国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投资。
几乎同时,随着一辆全新奔驰EQE缓缓驶下产线,北京奔驰在2018年就已启动的近120亿元投资建造的北京奔驰顺义工厂也如愿诞下硕果。
德国在华投资创历史新高 中国汽车产业链综合能力强
凭借产业生态和产业政策的正向驱动,中德合作整体来看成绩斐然。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德国对中国投资同比大增30%。另据德国经济研究所今年8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在华投资约为1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聚焦汽车行业,业内普遍认为,外资车企选择在中国投资,并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落地,主要考虑中国具有完备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产业生态、优质可靠的本土化供应商和长期稳定的产业政策支持。
汽车产业政策方面,随着乘用车股比政策的放开,德国企业在华投资也迎来新变化。作为首个宣布突破50%股比限制的合资企业,今年2月份,华晨宝马股比变更正式生效,宝马持股比例提升至75%。随后,宝马宣布了一系列举措加大对中国市场投资,包括产能提升,将位于沈阳大东区的现有工厂进行全面扩建等。
“股比放开,既体现了我国汽车行业具备了更加良好的改革开放、依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更容易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倒逼国内车企深化改革。”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外资车企与众多中国企业展开深入合作折射出了中国产业链综合能力强的特征。
凭借过去在一汽-大众运营工厂和研发中心的成功经验,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仍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不过,在电动车市场,特斯拉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走在了前列,德国品牌在快步追赶。
“新时代背景下对车企的挑战层出不穷,但对奥迪来说,凭借来自各方的充分信任以及积极有效的沟通,我们相信能够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温泽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奥迪要创造奇迹,那么这个奇迹一定会发生在中国。因为中国创造的奇迹,世界有目共睹。”
转自:证券日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