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就两项文件公开和征求意见。
据了解,这是自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发布系统性规则。按照文件,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包括,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即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将被纳入重点排放单位。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目前,发电行业已做好准备。“十四五”期间要加快纳入其他重点,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等七八个行业。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二氧化碳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我国碳市场发展遵循从“试点”走向“全国”的路径。
李高介绍,2011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湖北等七省市加入试点。目前,全国共有2837家重点排放单位、1082家非履约机构和11169个自然人参与试点碳市场,覆盖电力、钢铁等20多个行业。截至8月底,7个试点的配额累计成交量为4.06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
李高表示,“十二五”是试点先行,“十三五”是为全国碳市场打基础,“十四五”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碳市场将实现从单一行业到多行业纳入、从启动交易到持续平稳运行。围绕“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将提出更强有力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加强对煤炭消费的控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向低碳方向转型。
另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瑾透露,由上海牵头承担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任务,经过3年多筹备已基本完成,后续将结合国家要求适时启动机构设立报批。(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转自:中国工业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