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表报告称,2035年我国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对此,4月23日,人社部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中央已经制定应对措施,完全能保证养老金长期按时足额发放,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滚存结余达到4.78万亿元。
对于保障养老金按时发放的具体措施,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介绍称,通过降低社保费率,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间的养老保险负担;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养老金也受到了财政等多方面的支持。2017年出台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明确,试点企业国有股权的10%统一划转为社保基金。4月16日,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2018年央企划转规模达750亿元,根据2018年度财务快报,划转部分目前已增值到817亿元,增幅为8.9%。”
盘活养老金,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举措便是上市投资。在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明确了2019年和2020年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的省(区、市)名单。截至一季度末,已有6248.69亿元到账投资运营。
“2017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为5.23%,去年低一点,今年一季度总体来看投资收益基本满意,投资股票、固定收益,每天投资收益超过同期水平。”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证券投资部副主任徐波指出,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提高收益,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构成的三大支柱分别为:第一是基本养老金制度;第二是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是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包括商业养老保险以及正在试点的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试点、公募养老目标基金。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留存资产规模为50202亿元,占养老保险体系资产总规模的比重约80%;企业年金累计结存12880亿元,占养老保险体系资产总规模的比重约20%;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由于发展较为缓慢,目前规模极小。
由此可见,养老金承压,也体现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企业和个人两大支柱 “发育不全”的窘境。
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巡视员张浩日前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推进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2018年缴纳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有2388万人,年末该基金累计结存14770亿元。未来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启动,应该进一步加大第二支柱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张浩说。
今年以来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正在形成。2018年4月1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启动建立养老金第三支柱工作。
转自:北京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