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约车行业发生多起危害乘客安全的恶性事件。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接受央视专访,表示网约车行业不是法外之地,保障乘客安全也是网约车规范发展的底线。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四大举措 规范网约车发展
蔡团结表示,交通运输部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事前准入把关。
严格落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对企业、车辆、驾驶员的准入许可要求,尤其是加强对驾驶员的驾驶经历、交通责任事故、暴力犯罪记录等背景情况核查,防止不合规的企业、车辆和人员进入行业,守住安全底线,从源头上保障安全。
二是落实平台公司承运人主体责任。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保证接入的车辆和驾驶员取得合法营运资质,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应通过卫星定位、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保证线上线下车辆和驾驶员一致。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组织驾驶员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运营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提升驾驶员遵纪守法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网约车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是保障乘客信息安全。
在乘客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方面,网约车平台公司掌握了大量个人电话、信用卡、车辆、地址等信息,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及传播的风险。关于保障乘客信息安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已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采集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的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网约车业务所必需需的范围,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乘客个人信息。发生信息泄露后,应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推护乘客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
谈规范顺风车:有的平台增加社交功能 偏离本意
蔡团结表示,和网约车不同的是,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拼车、顺风车,是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这里所称的合法的私人小客车合乘应当具备两个核心要件:一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二是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
然而目前一些平台公司推出的顺风车业务增加了过多的社交功能,偏离了提供出行服务的本意,甚至有的平台公司以顺风车名义行非法营运之实,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要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合乘双方等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部分还未出台私人小客车合乘的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快落实国家层面的改革意见,出台私人小客车合乘实施细则,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各地要加强对平台公司推出的顺风车业务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合法合规开展业务,严厉查处以私人小客车合乘之名行非法营运之实的违法行为,防止好经念歪,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平台公司要按照相关规定,切实履行运输服务责任,加强信息审核,确保合乘安全。
交通部将指导各地推动网约车政策落地实施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省级层面(除直辖市外) 25个省(自治区)发布了实施意见;城市层面(含直辖市),206个城市正式出台实施细则,60个城市已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有70余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获得经营许可。截至今年2月底,各地共发放车辆运输证14万多本,网约车驾驶员证23万多本,总的来看,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总体进展顺利。
但蔡团结表示,目前网约车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约车合规化发展进程仍然较慢;部分平台公司纳入行业管理和依法监管配合不够,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仍未得到有效保障,企业线下服务能力亟需增强;行业监管手段不适应,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等。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指导各地推动改革政策落地实施,加强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判,适时优化完善相关政策。创新出租汽车监管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为行业监管提供有效手段。会同工信、公安、网信等部门研究制定多部门联合监管具体工作流程,建立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以管住安全底线,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事后监管作用,建立行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转自:央视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