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中华文明基因的古老密码——殷墟考古成果探查

    解读中华文明基因的古老密码——殷墟考古成果探查

    作为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在诸多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中,殷墟,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2-11-29
  • 期待更多优秀文学“破圈”走进大众生活

    11月2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委宣传部、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多家卫视直播并全网转播,首次将文学颁奖典礼与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以“文”“艺”联动的创新方式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
    2022-11-29
  • 让定窑之光薪火相传

    让定窑之光薪火相传

    日前,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曾荣获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定窑遗址,终于有了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涧磁村定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2-2035年)》
    2022-11-29
  • 古籍修复:以虔敬之心守护文明瑰宝

    古籍修复:以虔敬之心守护文明瑰宝

    十五年来,全国古籍保护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从汉文古籍到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一大批珍贵古籍名录公布,数千万册损毁程度不一的存世古籍得到有重点的分级保存和保护。
    2022-11-28
  • 中国好剧“出海”东盟 架起民心相通之桥

    六十多年前,中国电影《刘三姐》风靡东南亚,“圈粉”无数。现如今,中国电视剧《山海情》被译成柬埔寨语、印度尼西亚语等20多个语种在海外播出。中国优秀视听作品竞相“出海”,成为国际观众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
    2022-11-28
  • 以经典诠释经典 《长城》以民乐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气魄

    以经典诠释经典 《长城》以民乐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气魄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2022-11-28
  • 河南省文物局:河南文物已在40余国展出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19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称,该省通过“文物外交”促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扩大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截至目前,走出国门的河南文物已在40多个国家展出。
    2022-11-28
  • 国家大剧院赴瑞士、奥地利、德国三国开启文化首访

    “文明互鉴 携行致远——国家大剧院柏林特别音乐会暨交流活动”18日晚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奏响,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与文化领域人士出席。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此场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出访团行程中的文化交流活动之一。
    2022-11-25
  • 锡林郭勒为乌兰牧骑建节目库 收录1369部作品

    锡林郭勒为乌兰牧骑建节目库 收录1369部作品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的诞生地,也是乌兰牧骑不断成长发展、服务群众的广阔舞台。目前,这里活跃着14支乌兰牧骑,队员577名。
    2022-11-25
  • 2022年度剧本扶持工程名单公示 10部作品入选

    2022年度剧本扶持工程名单公示 10部作品入选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官网获悉,2022年度剧本扶持工程评审工作已于日前结束。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于17日公示了2022年度剧本扶持工程入选名单,京剧《纳土归宋》、京剧《主角》等10部剧本入选。公示时间为2022年11月17日至23日。
    2022-11-25
  • 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基本形成 主题鲜明主体多元

    “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个革命文物类示范区。”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17日表示,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2-11-25
  • 中国文字博物馆如何提升汉字文化国际影响力?

    中国文字博物馆如何提升汉字文化国际影响力?

    备受关注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16日上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意味着甲骨之乡的河南安阳又多了一扇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和一个国际性汉字文化交流平台。
    2022-11-24
  • 齐鲁农耕文化有啥“家底”?

    齐鲁农耕文化有啥“家底”?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山东积淀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和文化习俗,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包括生产文化、民俗风情、历史遗迹、传统工艺等众多方面。
    2022-11-24
  • 调查显示,超8成受访者购买汉服的原因是喜爱中华传统文化

    如今在公园里、大街上,总能看见年轻人身着传统服饰,或拍照或笃定行走。国风热出圈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真正融入生活。
    2022-11-2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