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VIP服务,用不同手机购买的价钱竟然不一样。”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大数据杀熟”,你怎么看呢?实际上,在线视频平台的VIP服务猫腻还很多,不信,你看!
某在线视频网站一年VIP价格,在不同设备上购买价格相差30元。中新网 吴涛 摄
同样的VIP,用iPhone充值比安卓手机贵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同样的VIP会员,在不同设备上购买价格不一样。例如,优酷、搜狐视频VIP会员,在安卓或PC设备上购买198元一年,在iOS设备上购买则需要228元一年,价格相差30元。腾讯视频、爱奇艺等都存在类似问题。
有不少在线视频平台称,这是因为苹果服务存在30%的抽成。此前,苹果方面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如何定价,开发者100%掌握,苹果公司不背这个锅。
另外,这个30%抽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苹果2016年调整抽成规则,对订阅服务,如第二年自动续费,那么抽成从30%下降至15%。
某在线视频平台VIP连续包年和单独包年价格相差不超过15%。截图
但很多在线视频平台并没有相应减少消费者支付。比如搜狐视频,会员价格一年228元,连续包年208元,降价幅度显然没有15%。
苹果或放开优质视频应用的抽成
值得注意的是,4月2日,据外媒报道,现在苹果公司放宽了这项政策,其推出的特定计划允许优质视频服务通过自家渠道向观众收费,而不必被抽取30%的费用。
对此,记者向苹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求证得到回复:特定计划中,在合格的优质视频娱乐应用程序(例如Prime Video,Altice One和Canal +)上,客户可以选择使用与其现有视频订阅相关的付款方式购买或租借电影和电视节目。但苹果未指出哪些APP算合格的优质应用。
实际上,在很多领域,企业出售的虚拟服务都做到了不同设备同一价格,无论是iOS还是安卓设备。比如手游领域的《王者荣耀》,皮肤道具在iOS和安卓设备上同价。
苹果方面称,很多企业做到了安卓和苹果设备订阅服务同价,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平台开发者100%掌握着定价权。
某平台付费音乐购买下载后,VIP消失后,也不能再听。截图
VIP的广告模式层出不穷
除了价格,在线视频平台的VIP服务猫腻还很多。首先最让用户难以接受的就是广告,很多在线视频平台上都显示,购买VIP会员可享受免除广告权益。但执行中,不少影视剧仍然有广告,尤其是热播剧,没有广告很难做到。
虽然大部分在线视频平台用户协议中都显示,会员可享受一键关闭片头广告的权益,可手动跳过会员定向推荐内容,仍然需要手动“点击一下”,而且不知不觉用户已经看了广告。
在线视频平台广告模式还越来越多,比如出现和剧中道具一样的“小剧场广告”,VIP用户也不能例外。不少网友称,“神烦小剧场广告,看到正精彩时,来段广告,分分钟出戏。”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的在线视频平台还有VIP专属广告,“我买VIP是为了去广告,现在还给加上专属广告是几个意思?”
对于这种情况,包括搜狐视频等在内的多个在线视频平台上显示,对于VIP用户,部分版权方有特殊要求的影视剧,仍可能向您提供不同类型的广告服务。
图左为某在线视频平台提供的VIP会员权益价格,标注原价129元。图右为同一款产品京东官方旗舰店标注原价99元。截图
VIP会员权益猫腻多
实际上,不仅仅是去除广告权益,在线视频VIP会员承诺的很多服务都没有做到,甚至服务大打折扣。
例如,有网友反映,买了VIP会员,还单独买了下载片源或音乐,可是VIP过期后,购买的下载资源也不能观看。
QQ音乐对此称,“应版权方要求,部分歌曲下载后仅限于用户在会员有效期内在其本地下载终端设备中可离线播放,会员到期后将无法离线播放相关下载歌曲。”
同样的情况还有搜狐视频的用户协议,“如您未在有效时间内观看已购买的服务视频,视为您已全部观看,搜狐网概不退款。”
所以一入会员好几年,一不续费回到解放前,“很多下载好的影视剧都没法看了。”有用户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自己简直被套牢了,必须一直续费买VIP,否则原来买的资源也没法享受。
另外,很多在线视频平台还有电商服务,号称可以低价买到商品,但实际上消费者享受的优惠也没多少。
例如,在某在线视频网站,号称原价129元的联想击音U2耳机,VIP会员可以59元买到,实际上,这个耳机在京东官方旗舰店售价69元,标注原价99元。这涉嫌虚标原价。平台对此回应,联想给到我们时原价就这样,只是后来降价了,已经去和供货商沟通去了。
针对在线视频平台存在的种种问题,4月8日,浙江省消保委约谈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哔哩哔哩、搜狐视频、PP视频、喜马拉雅等11家音视频平台。
浙江省消保委指出上述平台存在广告特权描述不清,涉嫌虚假宣传;默认勾选自动续费,开通容易取消难;增设收费项目等问题。
当时,腾讯视频、芒果TV、爱奇艺、喜马拉雅等都表示优化落实整改。但目前看,很多平台压根“没放在心上”。
(记者 吴涛)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