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从今天起,本报文化新闻部策划推出“五四青年说”专栏,聚焦文化领域里有代表性的青年文艺创作人才,通过他们奋斗成长的故事,展现当代文艺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反映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青年说
学京剧就是痛并快乐着,吃多大苦就能有多大成就。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更应该用一生去坚守它。
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杨少彭和父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乃彭节日无歇,他们正在备战纪念杨宝森诞辰110周年演唱会的节目。“一轮明月”是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而对于杨家四代人来说,京剧就是他们心中的“一轮明月”。
杨少彭说,杨家与京剧结缘是他爷爷辈的事了。他的爷爷和大爷爷是天津有名的票友,他家开设的“杨家票房”在天津颇为知名。因为“杨家票房”,带动着他们那条胡同里的人都爱上了京剧,好几个孩子因此进了京剧行。
学京剧是一门苦差事。杨乃彭说,他当年吃过的苦,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倒仓”六年,他每天早晨四点起来喊嗓子,风雨无阻。后来成为职业演员后,又在上世纪后期经历了京剧最低谷的时期,所以,他压根儿不想让儿子杨少彭再干这一行。
可是,从小在京剧院泡大的杨少彭,耳濡目染之下对京剧别有一份感情。十二岁的时候,看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去考天津戏校了,他也要去。不管父亲怎么说,但懵懂少年光想着翻跟头、练把式有趣好玩,说什么都要试试。无奈之下,杨乃彭就教了他一段戏,并事先声明,不会找人说情,能考上就上,考不上还得回来好好学习。没想到,这一试还真就考上了。不过,父亲是杨派老生,他却学了武生去翻跟头。
父亲对他说,既然考上了就得认真,要吃苦,别人练一遍,你至少要练三遍,不刻苦不练功不能成为好角儿。从小要强的杨少彭,在学习期间,真的是按照父亲的叮嘱,别人练一遍他练三遍。特别苦、特别累的时候,也后悔过当初为什么不听爸妈的话,非得干这一行。
有天赋又有父亲的培养,杨少彭的从艺之路比许多人都顺遂。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期间,父亲还亲自担任老师教他老生戏,慢慢向老生行当发展。他1997年毕业后直接进入北京京剧院,2001年就获得央视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金奖,在年轻京剧演员中颇为出挑。
一颗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的时候,一场意料之外的波折却给他按了“暂停键”。
2003年,杨少彭查出了丙型肝炎。治疗期间常常高烧不退,两年时间瘦了三十斤,京剧演员最珍视的嗓子也没了,“那时候觉得要是唱不了戏,自己的人生也就完了”,杨少彭现在回忆起当时的状况还心有余悸。看着心灰意冷的他,父母不放心,干脆搬来北京陪他。病治好了,父亲每天给他吊嗓子,高调门的唱不了,就先唱低调门的。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他像是一个学生,重新学习了一遍京剧。
大病初愈后,杨少彭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是在石家庄。虽然主办方只要求唱一折《四郎探母》的“回令”,但他站在台上两条腿直打哆嗦,气力也不够使。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他当时心里的那种绝望。既然急不得,那就慢下来,接着每天吊嗓子。等他再回到剧院时,老师们惊奇地发现,他这一病,怎么嗓子倒比以前好了!
重新回到舞台上的杨少彭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对这门艺术的热爱,这大概就是“因祸得福”吧!2014年,他参加新创剧目《屈原》的演出,他塑造的屈原形象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他的事业迎来更大的发展。
虽然来自外界的赞许不少,可是一向对杨少彭严格要求的父亲却从没夸过他。教别的学生时,父亲还有所顾忌,可到了他这儿,怎么重怎么说。杨少彭说,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大的肯定就是:“我现在看你像个唱戏的了。”
作为京剧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乃彭,最大的心愿是能够把杨派老生一代代传承下去。当他看到杨少彭的儿子、自己的小孙子佑佑两岁多就能哼唱“一轮明月”时,老爷子心里开始痒痒了,原本不想让儿孙们吃苦的他,下决心再培养一个“杨少彭”出来!杨少彭说,佑佑确实比我有天赋,给他说戏超不过三遍,他就能掌握得差不多了。学京剧就是痛并快乐着,吃多大苦就能有多大成就。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更应该用一生去坚守它。
转自: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