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名为《啥是佩奇》的广告片在各大平台爆火,视频只有五分四十秒,却着实"后劲"十足。短片讲述了农村爷爷为给城市孙子准备新年礼物,寻找到底"啥是佩奇"的故事。
老人为了知道什么是佩奇,在大队里传广播,翻查字典,问遍了全村人。放羊的老友告诉他,佩奇是个漂亮的主播;杂货店老板娘拿出"佩琪"牌洗洁精;村里的张佩奇说我就是佩奇;棋友说佩奇是一种跳棋……最终,"老三媳妇"告诉老人,佩奇其实是一只长得像鼓风机的猪。
这部用纪实手法拍摄的短片展现了两个时代的文化差异,乡村和城市的不同关注点,更反映了长辈和孙辈的代沟,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不同次元。"佩奇现象"究其根源是家庭缺少沟通,由于缺少必要沟通老人对于佩奇束手无策,求遍全村人只为满足孙子的一句话,看似简陋可笑的硬核佩奇,在那一瞬间戳中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短片中的情景像极了现实中的父母,只要你要,只要我有,我会毫不犹豫双手奉上。《啥是佩奇》短片是父母爱的缩影,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去实现孩子的诉求,即使方式笨拙,也要倾其所有给你最深的爱。
父母的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
《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题是:生活在外地,我过的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大多数网友都选择闭口不谈。认为即使说了父母也帮不到,还会增添他们的烦恼和担忧,不如自己扛过去。
其实父母的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正如庞莹说:"他们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山上下乡,到下海下岗,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历练,他们其实不落伍,他们很时尚,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给你排忧解难,要和他们处在对等的位置,做到平等的对话,要学会正面沟通负面情绪的能力。"
作为孩子即使年龄再大,在父母眼中依旧长不大。他们希望唠唠家常,哪怕是身边芝麻绿豆般的小事;谈谈工作的经历,即使听不懂依旧聚精会神。也正如李诞所说"我觉得在我这个年纪的孝道,就是让我爸妈觉得他们自己还有用,还能帮得上我。"做为父母再怎样无助,在孩子面前依旧想成为能让孩子依靠的英雄,可我们总觉得父母在瞎操心,忽略了他们满满的爱意。
别让父母的爱无处安放
大多数的父母竭尽全力把孩子送进大城市,换来的却是无处安放的爱。他们习惯了忙工作,习惯了不谈心,习惯了一个人做决定,习惯了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熟悉和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给了陌生人... ...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过年为什么不想回家?有的网友认为,没房没车、单身、还没积蓄,经济压力是最大的障碍。他们觉得,与其回家打肿脸充胖子,或者是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还不如一个人逍遥自在。扪心自问,路途遥远算什么?赚钱多少又算什么?
更有网友表明,回家买票难、春运太挤、单位要加班……每一个不回家的理由,看上去都那么冠冕堂皇。其实佩奇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让"懂事"父母的爱无处安放。(作者 苑佳慧)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