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参观体验 带动夜经济发展 “博物馆奇妙夜”渐成常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7-28





  面对暑期观展热潮,全国多地博物馆调整和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夜场活动,给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参观选择。除了延长开放时间,各馆还精心策划了夜场活动,为观众带来精彩体验。专家认为,博物馆应当将夜间开放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策略。


  近期,全国多地博物馆夜场活动愈发丰富。北京天文馆每周六晚开展“天文馆之夜”专场活动。国家自然博物馆2025“博物馆之夜”以“光韵”为主题,邀观众体验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光影奇旅,其中,“夜宿博物馆”活动包含展厅探索、观看4D电影、手作体验、夜间故事会等,家长和孩子在恐龙骨架模型旁搭建帐篷,度过难忘的一夜。江苏常州博物馆2025“常博奇妙夜”在延续去年夜赏、夜演、夜游、夜宿等八大主题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孩子们能在博物馆里感受“苏超”激情,跟着课本游江苏;与科普专家面对面,开展主题立体阅读。


  博物馆延时开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何看待博物馆延时开放?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陈镭表示,博物馆适当进行夜间开放或延时闭馆有很多好处,欧美发达国家一些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也有类似举措。博物馆应当把夜间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策略来研究。


  “这些举措可以缓解白天的客流压力,尤其是在旅游高峰期的暑假,也方便观众更灵活地安排时间。”陈镭说,游客可以把相对轻松的参观放在一天行程的最后,本地上班族也有了周末以外的观展时间。


  同时,举行夜场活动或延时闭馆可以丰富市民游客的参观体验。博物馆可以从夜间环境出发,策划主题活动、创新展陈形式、优化展览内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有助于形成更好的地方文化生态。“另外,可以增加博物馆收费服务项目,带动周边区域的夜间经济发展。”陈镭说。


  陈镭坦言,夜间开放无疑增加了管理难度、运营成本和安全风险,建议馆方把夜间开放的支出作为年度预算的基本组成部分;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包括分班制、员工激励制度等;吸纳更多的志愿者、兼职工作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弥补人力不足。


  此外,陈镭建议,博物馆可以积极与社会力量、周边企业展开合作,联合举办夜间主题文化活动,缓解夜间开放的资金压力。同时,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之外,增加夜间的餐饮、文创、文化体验等收费项目。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