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 科技赋能 博物馆教育创新助推青少年文化传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5-30





  如今,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博物馆正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记者了解到,5月,全国各大博物馆推出一系列分众化、创新性活动,深化博物馆教育内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为博物馆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业内人士指出,在追求技术革新的同时,更应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让博物馆教育成为青少年接触历史、感知文化的重要窗口。


  政策加持 深化博物馆教育内涵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是首次重点强调博物馆作为文化机构在公共教育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郑承燕表示,“博物馆是文物文化的守望者,更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担负着文化守护和文明传承的重大使命,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分众化教育活动,是博物馆新时代承担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记者注意到,为顺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博物馆资源与青少年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早在2015年,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把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机结合,增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机制创新”原则,以构建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使利用博物馆学习成为中小学校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0年,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再度携手,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学校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各地文物部门和博物馆要加强馆内教育项目和“博物馆进校园”项目的设计研发和组织实施,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


  实践加码 拓宽青少年参与博物馆教育的渠道


  近几年,在政策的引领下,各地博物馆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博物院以传播历史、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为三大任务,构建起分众化和一体化相结合的社会教育化工作体系。一方面,以馆藏和展陈资源为切入口,创建青少年品牌活动。“行走中的博物馆”是内蒙古博物院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开发的品牌教育项目。该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形成从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初中不同学段的课程菜单。另一方面,坚持展教结合,发挥实物的教学优势。相较于学校千篇一律的书本教学,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有实物参与教学,更能和学生产生共鸣。


  除了内蒙古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馆也大力发挥社会教育属性,尝试新兴文化传播方式,打造活态文化空间,并精心策划5场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公共教育活动。活动受众包括贵州省边远地区在内的多地区在校学生等群体,有效打破地域与空间的局限,拓宽青少年接触和参与博物馆教育的渠道。


  此外,猿辅导与新华网联合20余家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共同推出“2024博物馆新知计划”,旨在为全国青少年搭建起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的真实学习场景。据悉,“博物馆新知计划”包括馆长公益直播课、新知科普互动展、新知视频课、主题作文大赛、文物新知趣味答题、国宝主题文创以及博物馆新知研学活动七大创新模块。


  猿辅导集团党委书记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生动实践,体现出博物馆教育模式和内容的革新。各大博物馆通过深度链接馆内资源,开展极具特色的品牌教育活动,促使青少年学习新知识、启发新思考。”


  科技赋能 传承、创新博物馆教育


  记者看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VR、AR、3D打印等数字技术为博物馆教育带来深刻变革。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强了博物馆与中小学之间的深度合作,也为教育数字化注入了新活力。如今,馆校合作模式已成为推动博物馆与学校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


  据悉,国家博物馆和史家小学合作开设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已有多年,学校将博物馆资源引入日常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家博物馆与学校深度合作,实行展厅、教室“双师制”教学,博物馆教师完成展厅内授课任务,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寻找、发现、探究为主;学校教师完成课堂内授课任务,教学内容以总结、归纳、体验为主。同时,史家小学借助数字化技术,研发博物馆线上数字课程,打造数字博物馆。学生通过校园智能交互屏幕,在教室里便能360度欣赏数字文物,甚至可以上手“触摸”。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在谈到数字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时强调,要坚持追求“真、善、美”。“求真”意味着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时,要求真务实,防止陷入信息茧房的误区;“求善”说明要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体现现代价值,鼓励通过创新来增强表达效果。“求美”则要求在形式上做到简洁生动,内容上具有深度表达。


  孙若风指出,未来,各大博物馆应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把握中华民族审美牵引,防止“一味的炫技”。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对数字表达规律的逐步掌握,博物馆教育将更加贴近青少年的需求,实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的美好愿景。(王紫茜 记者卢岳)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