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严管演艺门票销售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1-06





  “强实名”之后,“黄牛”的生意凉了吗?

  今年9月,文旅部联合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对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实行全流程“强实名”。也就是人、证、脸三合一,门票不可转赠。日前,媒体调查发现,多场演唱会出现高价“黄牛票”泛滥等现象仍然存在,“强实名”并未真正落实到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在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时作出回应:将进一步严管演艺门票销售,试行电子门票。

  众所周知,“黄牛”不好治,但并非治不好。一边是演出一票难求,一些热门场次更是“开票即售罄”,另一边是“黄牛”囤积居奇、漫天要价,这种错位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不可能听之任之。前不久,“周杰伦演唱会前黄牛集体退票”登上热搜,可谓“强实名”后一缕“正道的光”:主办方没有像往常一样,在最后时间修改票务规则允许“转赠”,而是宁愿承受部分损失,也要和“黄牛”一刚到底。显而易见,若是“强实名”得到严格落实,“黄牛”的生存空间想必会被大大压缩。

  然而,“黄牛”和主办方之间的利益链,恐怕一时难以切断。比如,由于前期投入巨大,部分主办方或是追求更高利润,或是降低门票售卖的风险,它们并不排斥和票贩子合作,将部分门票以远高于票面的价格打包出售,以至于有人直言:“主办方才是最大的黄牛”。在这样的逻辑支配下,主办方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不打折扣地执行政策,“黄牛”仍有漏洞可钻。除转而求诸“代拍”等业务之外,有报道指出,在10月11日五月天的演唱会上,有台下观众自曝买“黄牛”票入场,甚至连假票也能过闸机,引发许多歌迷不满。

  正如有粉丝表示:“演唱会是文化享受,不是获利的金融产品。”让“强实名”发挥强实效,离不开严监管。广东省文旅厅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查验、紧盯票务公司有没有将演出85%的票对外销售以及销售给了谁,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并探索将和黄牛“打配合”的公司纳入信用体系进行管理,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通过多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如拟要求平台售票必须在票面体现购票者姓名和身份证信息,有利于压实主体责任,促进政策衔接,实现演出行业的良性循环。

  音乐因和谐而动人,演出市场亦是如此。从现实反响来看,推行“强实名”是必然之举,但一些配套细则也不能缺席。大部分网友乐见“强实名”击退“黄牛”,但与此伴生的退票难题,又让一些人感觉被“误伤”。整治“黄牛”的倒卖行为,不应让正常的消费权益受损。如何完善退票机制,探寻合理的“候补”规则,值得业内深入思考。

  当前,持续火热的演出经济,正在成为文旅复苏的“流量密码”。某种意义上,推进演艺市场规范有序,将服务做好做细,也是一种“拼经济”。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