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京华文脉 第八届北京文学论坛举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15





  “赓续京华文脉创作时代精品”——第八届北京文学论坛日前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行。

  本次论坛作为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之一,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出版集团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承办。

  谈及“京华文脉”,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当日表示,“北京有它的地缘优势,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我们的首都,是首善之区,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之心。”他指出,除了本土作家之外,全国各地很多优秀作家、文艺家都先后来到北京,所以北京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十分突出。“很多作家虽然从外地来到北京,像京派作家沈从文,如果没有北京的经验,没有北京的生活去照亮他们过去的生活,要写出后来的这些经典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指出,关于京华文脉有两个意义上的范畴,一个是广义的京华文脉,它包含所有在北京生活的、参加各种文学活动的作家,有些作家可能曾经在北京然后去了外地,他也应该在广义上归于京华文脉的其中一份子。另一个是狭义的北京文脉,“我指的是它的地方性意义上的北京文脉。因为所有在北京居住的、生活的、创作的、活动的这些作家,有的是写北京的,有的是写地域特点没有那么清晰的,比如宁肯老师,可能他写西藏,他写外地,这也算北京的文学版图。”

  张清华认为,地方性这个话题是由于现代性、全球化视野造成的。有了一个总体性的世界这样一个构想之后,地方性就要彰显出来。“我记得福柯说19世纪的作家们沉湎历史,他们对地方性、对地域性的东西不太重视。我觉得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性的彰显,当然这个彰显也不是从当代开始的,其实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就已经有那么一些认识,京味小说有不少是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里面成长发展的,老舍当然是真正的京味文学的开创者,因为他使用北京的语言,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在鲁迅文学奖得主、北京作协副主席宁肯看来,“如何做到既正面写了北京,写了看得见的北京,同时又渗透看不见的北京,这是我们在赓续文脉,作为一个作家在写作当中应该特别思考的问题。如果不思考这些问题,或者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些问题,那作品可能仍然处在平流层。”

  当日论坛嘉宾认为:面向新时代,北京文学自当有新的使命、新的担当,更呼唤新的成就。首都文学界应当继续发扬北京作家敢于发时代先声的创作风气,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大人民伟大历史实践中开掘出新时代新价值的大智慧和大勇气,将文学创作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中,赓续京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贡献文学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分公司与昆明作家协会就“十月·昆明书院”项目也于当日活动中举行了签约仪式。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