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演艺如何点亮城市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7-05





纽约的地铁站,巴黎歌剧院门外,巴塞罗那“流浪者大街”……如果你曾去过这些地方,一定会和各种各样的街头艺人偶遇。


  从去年开始,杭州也有了不少这样的地方。比如湖滨步行街就搭建起一个小小的“舞台”,让街头艺人们有了固定演出的场所,市民、游客伫足就能欣赏一场表演。

  惊喜不只在西湖边。

  近一年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下,“文艺赋美”工程在全省11个设区市进行,在城市街头、社区公园、乡村老街,都能观赏到一场又一场街头演艺。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浙江共开展街头演艺近2.5万场,参与演出的文艺志愿者已有6万余人。

  作为“文艺赋美”试点城市,杭州目前已布局200多个常态化街头文艺演出点。潮新闻记者从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了解到,预计今年下半年,杭州还将启动为演出质量较高、较活跃的街头艺人颁发演出证的工作。

  对于街头艺人来说,“持证上岗”会带来哪些改变?城市夜生活会更丰富多彩吗?

  街头演艺更有序

  一套音响、一个话筒、一只手机,这是“杭州街声团”主理人王添航第一次在街头唱歌时的装备。后来王添航和搭档汪洋成立“街声兄弟”组合,积攒了一批忠实粉丝,目前已有20多个粉丝群,上千人持续关注他们的演出。“街声兄弟”也升级为杭州街声团,已有20位固定演出人员,全部是95后,超过一半是全职,成为“文艺赋美”在杭州非常活跃的艺人团体之一。

  即便很受欢迎,但他们常面临和其他街头艺人抢位置、因竞争被恶意举报等情况。“一个晚上,我们在啦喜街唱歌,可能是因为有人举报,那天晚上被城管执法人员赶了4次。”

  对城市管理者来说,街头演出应该规范有序。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潮新闻记者,“文艺赋美”工程,一定层面上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街头演出也和音乐会、演唱会的顺利举办一样,需要城管、公安、交警多部门配合,做好服务保障。”

  有序管理街头文艺演出,能够推动街头艺术健康发展。固定点位,按流程报备,安保人员参与,让街头艺人们有了更好的表演环境。“至少我们现在不用再和别人抢地盘,也不用担心被赶来赶去了。”王添航说。

  对演出质量的把关也尤为重要。在面向社会召集街头艺人时,杭州市演艺业协会建立街头艺术专业委员会和艺人评委会。“每个报名参与街头演出的艺人,都需要提供影音资料,进行初步筛选,后续还要对这些艺人进行线下培训。演出需遵循哪些法律法规、如何编排演出内容等‘岗前培训’,很有必要。”杭州市演艺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目前杭州为街头艺人们颁发的是“文艺志愿者”电子证书。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也将和成都、上海等街演管理相对成熟的城市一样,制定出台街头艺人管理的相关细则,待完善后,将对一批街头艺人发证,鼓励他们“持证上岗”。

  “政府部门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街头演艺,比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要怎样解决。”王添航说,相信开放包容的杭州将成为更多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的人们向往的地方。

  高雅艺术走出剧场

  和“杭州街声团”不同,“怡枫国乐团”的演出,平时在音乐厅、大剧院才会看到。

  在杭州清河坊的鼓楼小广场上,9位女性民乐手身着红色演出服表演。《我们亚洲》的曲调响起,坐在台阶上的观众轻声哼唱。

  “怡枫国乐团”是一个自发组织的乐团,10位成员均毕业于音乐学院,有的曾是专业院团的乐手,还有的是音乐老师。

  他们也被街头演出的形式深深吸引。“在街头,我们能让更多的人听到民乐、了解民乐、爱上民乐。”这些专业乐手们在“文艺赋美”工程中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演出体验。“去听音乐会的观众可能是民乐迷,但在街头演出中,短短半小时,就能让不少观众对我手里的乐器产生兴趣。这是我最开心的事。”乐团竹笛演奏员汪威儿说。

  让文艺不限于剧场、不囿于围墙,拉近高雅艺术与每个人的距离,是浙江推动“文艺赋美”工程的初衷。为此,浙江音乐学院、省朗诵协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演·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等众多艺术院校、公共文化机构参与进来。京剧、越剧、昆曲、舞蹈、魔术、西洋乐……不用买票进音乐厅,我们在街头就能看到多种多样的文艺演出。

  让高雅艺术走近市民、游客,还需要注意演出内容与环境的适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

  参与演出安排的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文艺赋美”工程中,会根据不同的演出地点,定制不一样的演出内容。比如,杭州武林路的观众以青年和游客居多,演出形式比较偏时尚化、潮流化;浙江自然博物院演出点儿童较多,就配备少儿喜欢的演出节目,比如《西游记》的背景音乐;省博物馆文化氛围浓厚,二胡、古筝独奏等传统乐器演出更受欢迎。

  演出带来大流量

  今年的杭州市两会上,政协委员陈月利提交了名为《关于建议尽快出台我市街头演艺规范管理办法,抢抓机遇赋能文旅消费新“蓝海”》的提案。

  “抢抓机遇”“文旅消费”这两个关键词,反映出街头演艺另一层面的作用:带动经济。在“外摆经济”被重新提及的今天,街头演艺正以多变的形式为城市商业赋予新的活力。

  街头演艺带来的流量效应非常明显。据统计,在杭州武林路,“文艺赋美”演出期间,日均人流量增加50%,达到15万人。

  位于杭州萧山的浙农东巢艺术公园更是火热。这个集文化体验、展示、消费于一体的艺术园区,开业不到两年时间,如今已经成了杭州最火的网红打卡点之一。每个周末,落日音乐会、日落大道集市都会为园区吸引来大批年轻客流。

  这样的模式在更多商业区被复制,湖滨步行街、武林银泰、国大城市广场、运河上街、杭州大厦501、滨江星光大道、新天地太阳剧场……纷纷加入“文艺赋美”的固定演出点位,吸引客流成效明显。

  不过,街头演艺要持续下去,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未来,演出点位会越来越多,这对演出管理、场地管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杭州已经在研究完善更细致的街头演艺管理机制。

  比如,针对演出审批难、流程长的问题,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将商业外摆、户外促销、演艺等活动申请审核权限下放至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也积极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对接,备案一批常态化“文艺赋美”点位,使审批流程更加便捷。“演出人员只需在‘浙里文化圈’小程序预约场地,审批通过后,就能去演出了。”一位经常参与“文艺赋美”工程的演出人员说。


  转自: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