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会友,“博”览天下。6月11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落幕。数字科技与文化创意结合、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交融、文化演艺与现场体验互动……5天时间里,辽宁展区亮点纷呈,人气爆棚,一件件“硬核”展品、一次次精彩演示、一场场成功洽谈,全方位展示了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生动彰显出辽宁文化的无限魅力和时代风采。
作为“中国文化第一展”,每年召开的文博会不仅是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前沿发展趋势的“缩影”,也是各省文化企业“同台竞技”的舞台。本次文博会,辽宁展区以“新时代新辽宁新突破”为主题,以“辽河入海”的设计理念,彰显辽宁儿女在母亲河的滋养下,勇担使命、奋发有为,随着这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滚滚向前,推动辽宁振兴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今年,辽宁展团创下多年来展区面积最大的纪录,同时也创下科技体验感最强、吸引参观人数最多的纪录。展区的设计风格、展品选择、展陈方式,均融入现代科技与工业元素,向世界展示出辽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没想到辽宁有这么多高科技产品,实在太惊艳了!”新疆游客欧佩珊的赞叹,道出了众多参观者对辽宁展区的一致评价。展区入口处,集科技与创意于一身的“机械动能虎”成为“吸睛”焦点,它是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巨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的代表作之一。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两台“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其逼真的仿生皮肤、丝滑的舞姿动作,均彰显出丰富的科技含量。在科技引领下,辽宁文化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正不断迸发。
科技赋能,创意生金。文博会上,辽宁文化企业强势输出、收获满满。大连瀚唐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将其原创动漫IP“雅皮兔”带到辽宁展区,同时带来了一系列IP衍生产品。“今后我们会逐步实现量产,让‘雅皮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瀚唐公司负责人孟华对未来充满信心。会上,抚顺大官窑陶瓷也凭借独特的工艺和创意,收获了采购商大额“买断”式订购。
“科技+”“创意+”“旅游+”……今年文博会,辽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体现得淋漓尽致。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旅产业、文艺精品及非遗技艺等板块的集中展示,更加突出了我省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影响力。
非遗始终是辽宁参展文博会的一大亮点。本届文博会,我省重点展示了一批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非遗文化成果。传承原生态绳结技艺的辽西绳结技艺,以一线到底、左右对称、正反一致等特点,赢得众多客商青睐。方氏皮箱雕刻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文歌,在原有技艺基础上将皮箱融入鲜艳的色彩,将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融入现代的设计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此外,还有辽砚、岫岩玉、战国红工艺品、皮影文创等,兼具实用功能与时尚属性的文化产品,为非遗传承和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辽宁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推动文旅产业振兴发展,辽宁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本届文博会,我省一批文旅产业重点企业强势参展。素有“东北小江南”美誉的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其展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咨询。沈阳故宫、鞍山市汤岗子温泉集团、丹东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等,也都带来了特色的文创产品,积极推介旅游线路,深受欢迎。
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借力文博会这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交易平台,我省着力促进文化产品和项目交易。展会第二天,辽宁成功举办文化产业招商洽谈会,41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达79.1亿元。
招商洽谈提升了辽宁文化的影响力。“我们希望通过合作的形式,将辽宁文化传播出去。”体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博中心总经理纪兵告诉记者,他们成功和浙商创投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把“古画里的中国”项目进一步完善。“此次签约的中华孝德园项目很有规模,这也是我们在全国进行产业化布局的一个新试点。”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华说。
很多客商选择投资辽宁,也是看中了辽宁文化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省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聚焦优化全省文化产业布局,着力在政策保障上下功夫,在工作创新上出实招,在融合发展上求突破,不断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我省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年均增长5.6%,规上企业营收数年均增长6.7%,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全国排名连续提升三位,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风好恰是扬帆时。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李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一圈一带两区”文化产业带和重点文化产业链,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更大的文化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上,辽宁文化产业蓄势待发、前景光明,必将如辽宁展区的“机械动能虎”一样,虎虎生威、一往无前。
转自:辽宁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