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如何起到治疗作用?艺术为何能起到疗愈作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桥爱慈善基金会共同倡议举办的“中澳艺术治疗学术交流会”,日前以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德斌表示,艺术治疗研究中心的开设就是为艺术治疗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在“引进”与“推出”的双向上发挥作用。在后疫情时代,中澳相关美术馆、策展人、艺术家、艺术治疗专家学者以及心理学家们的共聚一堂,深入探讨艺术治语境下展览活动的策划与实践与艺术治疗的跨界与社区参与,这两大议题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卢征远阐述了他对“艺术疗愈”的理解:艺术之所以能够达到疗愈关系,是因为它对关系的修复和重塑。他希望,基于情感、基于体验性和参与性表达的方式,结合艺术表达,融合心理健康的艺术体验,能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现阶段发展和学科创新的艺术疗愈之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副主席刘正奎从自己的项目经验出发,指出自然灾难、人为灾难或者疫情、交通事件、个人情感经历等重大应激事件,对人的情绪、认知、生理、行为四个方面都会产生明显反应,而艺术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症状,帮助其个人成长。在他的调查研究中,通过实验对照的方法可以发现,经历过地震的孩子在练习书法过程中高警觉症状明显下降。“艺术疗愈能够让人的情绪客体化,在艺术创作中进行自我探索与表达,接纳和正向建构自己。”
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林薇以实例展示了艺术疗愈+社区型美术馆的无限可能:由20位当代艺术家、100位特殊儿童共同创作的“爱得不同”,充分发挥了美术馆作为疗愈平台的功能;聚焦阿尔茨海默症的“爱在身边”,通过不同艺术家面对“记忆”的差异化认识,积极探索艺术如何介入特殊群体生活,以及美术馆如何提升服务建设以呼应社会发展需求;视障、老年群体和无障碍文化节,将基于展览的公共教育带入购物中心等。
在连线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杰出荣誉教授、澳大利亚大焦虑节研究中心院长JillBennett介绍,创办于2017年澳大利亚大焦虑节已成功举办过三届,是一个关注人们创伤、生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艺术疗愈性质的主题性展览。展览空间设计第一要义就是给人安全感,让所有疗愈性质的活动都能灵活展开,而不给人以强硬感或压力,而VR、影像、空间投影、对谈等媒介的大量使用,也在展览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当你戴上VR眼镜,便有一扇门或窗户出现在眼前,只要推开它们就能看见海滩或森林,步入自然并产生交互。对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如果在他们有这个念头时就能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干预,比如推开一扇窗、打开一扇门,便很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当下选择。”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指出,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105周年、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成立20周年之际,举办本次中澳艺术治疗学术交流会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希望以中澳艺术治疗学术交流会议为契机,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以艺术治疗为语境,深入讨论策划与策展、跨界合作与社会合作,通过嘉宾们分享的思想理念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为艺术治疗在中国、在全球的发展开拓思路、扩大视野、提供新知、推动实践。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