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新风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22





  花式卖萌的文物表情包、轻松诙谐的考古模仿秀、妙趣横生的文创盲盒……据近日《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全国各地博物馆持续提升魅力、主动走近公众,以各种形式“出圈”,将展厅延伸到公众的日常生活,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到博物馆去”渐成社会新风尚。

  “博物馆热”兴起的背后,是博物馆规模持续扩大、稳步走向开放。近年来,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1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免费开放率为91%。由此不难看出,博物馆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成为一种普惠性的文化福利。公众“到博物馆去”逐渐成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在降低门槛、吸引更多人前往参观后,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有必要守正创新,升级公共服务、增强文化创意供给。时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突破传统范式,以丰富的文物展品、有趣的文化体验、层出不穷的跨界交流,推动着文化普及,也颠覆着人们对于博物馆只能屏息凝视、安静观赏的印象。比如,故宫博物院举办融合科技与美感的数字艺术展,提供更丰富、更有活力的文化形态;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推出剧本游,利用馆内互动体验装置,让观众沉浸式了解文物古迹……多元创意和“大开”脑洞,唤醒了沉睡的场馆,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持续绽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更多人受到文化的滋养和心灵的润泽。

  从线下参观到线上分享,再到云上展览,从文物实品到虚拟展品,再到数字藏品,博物馆的物理边界正在被打破。站在数字化风口上,博物馆不妨继续充实技术羽翼,全方位开发产品活动、创新观展体验,提供更丰富、更有活力的文化形态,让文物从方寸展厅走向大千世界。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博物馆也可以大胆融入民俗、风土和历史元素,构建城市全域博物馆体系、打造非遗文化深度游,推动公共文化事业迎来新的繁荣局面。

  当前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各地博物馆在敞门迎客的同时,还应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系统完善的平台化服务,让“云展览”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休闲选择,使公众足不出户,即能“一眼万年”,与历朝历代的艺术珍品“零距离”接触,在特殊时期满足人们对文博产品的需求和热爱。


  转自:工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360件文物国际博物馆日亮相首博 展示近20年考古成果

    文物除了承载历史信息,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美好。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主要从1995年—2016年的历年十大考古发现中精挑细选,最终确定360件(套)文物。
    2017-05-13
  •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立

    2017年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3个组织共同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立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2017-05-18
  • 2017年非国有博物馆将纳入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日前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部署2017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17年国家将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2017-06-05
  • 外媒称中国国博超越卢浮宫 成2016年最受欢迎博物馆

    美媒称,尽管展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展室依然十分拥挤,但收藏这幅名画的博物馆已经不再是世界上被访问最多的博物馆了。
    2017-06-2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