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将艺术融入生活,让生活处处有“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22





夜幕降临,大幕拉开。90后陈辰一下班,便匆匆赶到了南京洪武北路的国民小剧场,身为话剧“铁粉”的她,在新剧目上映后,迫不及待地赶来观看,将一天的疲惫和烦恼抛之脑后,与观众一起用艺术“治愈”心灵。

  江苏大地上,形式多样的小剧场遍地开花,老宅院、购物中心、文化馆、艺术馆、特色街区、历史古镇里,处处有着形式多样、精彩各异的演出舞台。这些“小而美”“小而精”的文化空间,给人们带来丰富而新奇的观演体验,也重塑着城市的文艺生活,让“城市”和“戏剧”、“观众”和“艺术”拥抱得更加紧密。

  以人民为中心,让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您好,请问可以帮我们找找他们吗?”雨花剧院大厅内,一群民国装束的少年正在发放“寻人启事”,观众们跟随这群少年的脚步,一起穿越到了民国时期的监狱,寻找一位消失在雨花台的神秘人物——“代号1921”。

  南京首部红色沉浸式戏剧《代号1921》自从在雨花剧院驻场演出以来,广受欢迎,经常一票难求。前不久,《代号1921》和这家位于雨花台区的“非传统”剧场,一同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第二批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

  中国小剧场这一演出空间的发展,自1982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这些年,因其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文旅融合于一身,逐渐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2021年,江苏按下全省小剧场建设的“加速键”,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文件《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规划引领、特色鲜明、主客共享、机制创新、管理规范”的要求,打造一批有示范价值、鲜明特色、社会影响力的小剧场,全省小剧场布局更加优化、演出市场繁荣有序、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在此背景之下,江苏省文旅厅组织了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认定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让遍布全省城乡的小剧场成为为民、利民、乐民的文化空间,推动更多精品剧目来到群众身边。

  与城市里“地标性”的大剧院不同,小剧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小”,物理空间独有的“小”,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也让观演的感受更加多元化和多维度。

  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江苏省示范小剧场中,可谓各自有特色,家家有亮点——

  位于苏州姑苏区的中国昆曲剧院,是昆曲传承成果综合展示场所和演出推广重要平台,戏迷们相聚在此打卡,共赏昆曲之美;西津音乐厅位于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东侧,该实验剧场结合西津渡和周边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兼具综合演艺、艺术展示、时尚娱乐等功能,成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旁的网红打卡点;盐城登瀛老茶馆,是盐城淮剧票友交流、文化惠民的主要舞台,淮剧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人气极旺;连云港市文化馆艺术剧院是全市唯一公益性专业剧场,还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据统计,江苏目前已建成各类500座左右及以下小剧场1156个,其中旅游演艺特色小剧场98个。这其中既有表演传统文化的专业小剧场,也有专注原创剧目孵化的先锋小剧场,还有商业综合体配套建设的小剧场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小剧场,正在全方位融入百姓生活,让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以创作为原点,打造精品剧目生产链条

  一个个新崛起的小剧场,正在以戏剧的力量,改变大众的文化消费习惯,提升城市的文艺气质。为了进一步推进小剧场生态圈良性发展,江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了更多青年人投身小剧场剧目创作,让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浮出水面”。

  2021年5月,省委宣传部牵头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成立了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经过数月打磨,首批共孵化原创戏剧剧本30部,其中话剧《生活在天上》、戏曲《金粉世家》、音乐剧《沧海一粟》、儿童剧《我的朋友叫墨菲》等11部剧目于2021年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进行集中展示。11部剧目均由青年写、青年编、青年演,不但题材多样丰富,在表现风格上也传统与实验兼顾,既有与传统戏曲息息相关的越剧,也有颇具实验性的音乐话剧等。一位年轻编剧对江苏小剧场创作生态感到欣喜,“我之前以为的那些‘不敢、不行、不能’,其实都是可以的,让我能更加放开手脚去创作作品,这次机会让我更加敢于做梦了,我愿意留在江苏继续创作。”

  今年,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继续面向全省征集剧本,共收到了171部剧本大纲,经过遴选共有40部大纲进入孵化,最终会有15部左右作品亮相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展演单元。

  打造优质内容的关键,在于发现、培育、造就更多优秀的创作人才。2022年6月,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启动了小剧场戏剧编剧人才培养项目,并获得2022年度江苏艺术基金资助。经专家评审,共遴选出有一定小剧场戏剧创作基础的中青年专业编剧人才20人参加培养项目,平均年龄仅30岁出头。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希望,能用1—2年时间在省内打造出一支强劲的中青年编剧队伍。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编剧、90后南京姑娘俞思含,担任了多部小剧场话剧的编剧,她表示:“小剧场给了年轻人更多发挥的空间,也让我们找到了更多方式去呈现我们的剧目。”

  从剧本创作到建组排练,再到常态演出,江苏打造出了一条小剧场剧目孵化链条。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中,先后有20部剧目入选其中——

  淮剧《老荆树下》根据吴兴人《醴泉寺》改编而成,通过神话的写法,讲述一个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道出范仲淹永葆为官者清正廉洁、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和情系百姓的初心本色;话剧《生活在天上》根据毕飞宇两部短篇小说改编,围绕三个迥异的都市家庭展开,用年轻视角解读了空巢老人的情感世界,整部剧从编剧到演员,均是00后;越剧《金粉世家》描写金燕西与冷清秋、白秀珠、邱惜珍三位女子的情感牵缠。原著作者“张恨水”成为剧中的一名演员,忽而现身观众席,忽而徜徉舞台,沉浸式的互动设计,带给观众“既是看戏人,也是戏中人”的新奇感受。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陈捷表示,日益活跃的小剧场,正成为打开和塑造一座城市性格和气质的新窗口。这些精心打磨的小剧场展演,不仅为观众打开了心灵之门,也为本土的艺术家打开了自我思考、探索无限可能的空间。

  以融合为导向,点亮文旅消费新场景

  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旅消费空间,小剧场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小剧场演出为代表的“文”,融进了景区景点更多的演艺新空间,给观众提供了“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的全天候旅游体验。

  “还有票吗?”在常州首个国家级工业遗产运河五号里,总是不停地接到订票电话,带有实验意味的剧目《织梦运河》成为了常州今年的“文化爆款”。《织梦运河》以运河五号前身恒源畅纺织布厂为历史原型,以常州工商业发展的典型人物为主线,展示百年工商对常州的影响和对青年成长的影响。常州钟楼区文化馆馆长孙茹介绍,《织梦运河》采用开放式演出沉浸模式,融入运河市井文化、老城厢文化和红色文化,让工业遗存、历史风貌和城市人文肌理深度融合,展现常州的昔日运河繁华和近代工业史。“《织梦运河》是一款文旅融合的演出项目,其演出场地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作为江苏省级工业旅游区,旅游要素集聚,二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游客体验,让游客对常州的认知更加深刻。”

  一边沉醉于昆曲的唯美曲调,一边领略苏州园林的诗意之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让游客一步入梦,体验“姑苏繁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是苏州夜间经济品牌“姑苏八点半”重要内容“江南小剧场”的剧目之一。演出在沧浪亭实景上演,以新颖的浸入式方式,将沈复和芸娘夫妇俩人文相恋、志趣相投、柴米相依的深情娓娓道来。从剧场走向实景,戏曲与园林的组合,呈现了绝美表达的江南诗意和极致的东方美学,成为了苏州文旅融合的“样板”剧目。

  当下,南京正积极建设秦淮河畔小剧场群,常州打造了以嬉戏谷“洛克王国”、春秋淹城“西施迷宫”为代表的旅游演艺小剧场,盐城大丰荷兰花海推出的《只有爱·戏剧幻城》更是成为文旅融合新标杆项目……在江苏景区景点和文博场馆,都实现了演艺空间上的突破,到曲艺书场看非遗表演,在临水戏台看沉浸式演出,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休闲新选择。

  江苏将继续探索小剧场建设的特色创新之路,召开江苏省小剧场建设推进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研究部署深化小剧场建设工作;推动全省小剧场均衡发展,持续开展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认定工作,以典型引领促进小剧场品牌建设;发挥示范小剧场引领作用;组织小剧场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小剧场剧目创作成果,促进各种所有制文艺院团加强小剧场剧目创作,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共享文化大餐,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贡献新的艺术力量。(许其兵 汪悦)


  转自:新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