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0-25





  过去十年,浙江深刻领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推进文化发展模式变革,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新的要求。新征程上要有新作为,当下,浙江正朝着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目标,接续奋进,勇毅前行。

  绍兴上虞:传承弘扬孝德文化

  “舜帝事亲至孝,名列‘二十四孝’之首。”10月19日上午,绍兴市上虞区孝德文化研究会会长陈秋章如约来到中华孝德园,为上虞区滨江小学学生讲解孝德故事。漫步于这个主题鲜明的景区,大家被浓郁的孝德文化氛围所感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让我非常振奋。”陈秋章研究孝德文化已有十多年,眼下社会上对孝德文化的重视,让他越来越有动力。

  上虞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众多优秀地域文化。近年来,上虞坚持守正创新,推行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加快打造具有上虞辨识度的文化文明高地。去年,上虞与中国社科院、高校文化智库开展战略合作,成立孝德文化研究院。如今,孝德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前不久,推动志愿服务零距离践行孝德文化的“孝德志愿一码通”数字化应用场景正式上线。孝德文化已成为上虞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

  绍兴市上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晓峰说:“目前,上虞正加快打造新时代孝德文化传承地,通过推进优秀文化融合、文化产业创新、文化活动品牌三大计划,促进上虞传统文化与新兴产业有机融合,让厚重的文化基底不断滋养上虞青春向上、焕发活力。”

  浙江交响乐团: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10月19日上午,在浙江交响乐团排练厅,几十名演奏员正聚精会神地进行合排,为近期的几场重要演出作准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浙江交响乐团副团长王楠楠说,“作品是立团之本,要拿出经得住时间检验、赢得了百姓口碑的文艺精品。”

  今年以来,浙江交响乐团精心打磨、推出原创三部曲《大潮之上》《花开向阳》(暂名)和《脉》,聚焦浙江“重要窗口”风貌、共同富裕建设及宋韵文化等主题,以精品力作写好时代答卷。三部作品均已入选相关国家级、省级创作扶持项目。

  近年来,浙江交响乐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探索创排具有浙江特色的原创精品:交响乐《唐诗之路》《社戏》《良渚》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交响乐《诗路行·运河魂》入选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扶持项目;《祖国畅想曲》《大潮之上》入选“中国交响乐之春”展演、文旅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等。

  浙江交响乐团团长郭义江表示,乐团将在交响乐民族化和展现地域特色、时代风貌方面持续发力,用更多精品力作,积极展现浙江文艺风貌、传播浙江故事和浙江精神。

  良渚遗址管委会: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0月19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秋色宜人,全新推出的“文明圣地·朝圣之路”深度体验游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访客慕名而来。他们沉浸式参访良渚博物院和三大遗址公园,体验中华文明的魅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为文明圣地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介绍,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表明,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文明,良渚也为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提供了最有力的例证。

  “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良渚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是我们迈入后申遗时代的目标。”王姝说,推出深度体验游就是充分挖掘遗产价值、推动文旅融合的新举措。

  近年来,良渚遗址管委会立足“世界遗产”和“文明圣地”两大定位,深化文化内涵研究阐释、丰富数字化展示手段、系统性开发文创产品、精心打造文艺作品、创新策划文化活动,致力于让“来良渚看五千年的中国”成为共识。下一步,良渚遗址管委会将进一步完善多元立体的传播格局,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着力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不断提升国际辨识度和世界影响力。

  中国美术学院:培育青年文艺队伍

  这几天,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的百年老宅千柱屋内十分热闹,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环艺系大三的36名学生,正在进行《“千柱屋”民居测绘与调查》下乡实践课程。带队老师石红超介绍:“我们通过建筑改造,更加完整地保护好古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中国美院,最具中国艺术学科特色的“下乡写生采风”传统一直被保留。十余年来,学校整合提升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化传承基地、下乡采风教学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构建起一个遍布28个省区的乡土学院网络,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乡土学院”。“学校通过‘社会调查’‘田野工作’等系列开放课堂,将历史文化传统带入当代社会生产生活的现场,让青年学生在与人民群众共同生活、共同经验、共同命运中成长成才。”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介绍。

  “青年强则中国强,培养青年文艺队伍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如何以大写的艺术培养大写的人,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之问,是中国美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未来,中国美院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握世界文化艺术发展格局,努力创造出一种充分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艺术。”(陆遥 孙良 万笑影)


  转自: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