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怎样“活”起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8-08





  兴盛于皖南的新安医学,在国内外均产生深远影响,800部中医古籍是其精深内涵的生动注脚,其中,张杲的《医说》是现存最早记载大量医学史料的著作,吴昆的《素问吴注》为第一部注释医学专著等。“北华佗,南新安”,安徽中医药历代医家辈出,著述浩繁,“厚重精深”是其赓续至今的学术底色。存续于江淮大地的中医古籍,是传承中医药文化,乃至安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能在新时代“活”起来?

  修复瓶颈亟需突破

  古籍由于环境侵蚀和时间久远,往往会出现虫蛀、发霉、断线等问题。首先是要保护性修复这些穿过漫漫岁月的中医药古籍。

  “古籍的修复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历经挑选补纸、分离书页、打浆糊、压平、下捻、装书皮、订线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考验修复者的手艺。”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茆可人说,修复古籍需要极大耐心和细心,在保护好古籍的前提下,才能开展修复工作。

  严谨而繁琐,这是个需要花时间打磨的活。往往一天只能修复两三页古籍,修妥严重破损的纸页甚至需要好几天,而整本古医书修复则要长达数月。

  茆可人坦言,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紧缺是当下这个行当的全国性难题,对于专业性更强的中医古籍而言,缺修补人才,更是头疼问题。培养一个能够上手的修复人员不能“速成”,一般需要5年左右的专业培训,还需到国内各大图书馆、博物馆进修,并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考核。

  古籍修复涉及面广,要求颇高,需要各方资源协力注入才能持续推进,尤其需要经费支持。

  “在中医古籍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图书馆经费已向这方面倾斜,但仍有不小缺口。接下来,希望能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解决经费问题。”让茆可人欣喜的是,去年7月图书馆引进1名中医学博士,充实了中医古籍修复队伍。

  “古为今用”,方能凸显古籍的现实价值。将中医药古籍“翻译”得让现代人看得懂,是另一个巨大挑战。

  “中医典籍是古人所写,以文言文为主,读者需要有优异的理解能力,才能领会典籍里的内容。典籍数量庞大,药物名称和现代叫法有差异,我们必须对中医典籍进行现代化转换,让大众更好地知晓其中内涵。同时根据实际所需,用于专业方向,将中医典籍的精髓更好地付诸临床实践。”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宋若会如是说。

  数字化助力『活』起来

  数字化时代,中医古籍亦插翅借力,为“活”起来注入强大动能。

  “现阶段主要对部分馆藏古籍进行扫描加工,录入上传至数字化平台,提升数字化平台、古籍专用服务器、存储等软硬件,不断提高古籍文献数字化的进度,为校内外提供古籍文献的信息服务。”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邓勇介绍。

  作为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我省乃至全国中医药古籍传承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59年建校起,该校即开展古籍收藏与保护的工作,通过单位转交、民间收集、个人捐赠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源。截至目前,该馆已经完成30%的新安古医籍的数字化扫描,投入数据库供读者使用。同时,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协调下,该馆还探索与各中医院校古籍文献互通共享,提升我省中医古籍的数字化水平。

  邓勇告诉记者,古籍数字化取得不小进展,但也历经了一些坎坷。比如,由于扫描技术受限,扫描机器的光源在对古籍进行扫描加工时会不会损伤古籍,这一直是团队担心的问题,好在大家劲往一处使,不厌其烦地调研、论证,逐个破解难题。

  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顾定芳刻本《医说》10卷,为国内所见的较早版本之一;明万历孙泰来、孙朋来刻本《赤水玄珠》30卷,由新安医家孙一奎后人整理而出,为早期刻本……存于我省的这些中医古籍珍本善本,其重要价值显而易见。

  “保护这些珍贵的中医典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邓勇说,学校于2019年完成了少荃湖校区新馆古籍部的建设,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古籍藏书库,为馆藏古籍配备专用的樟木书柜、樟木书匣和樟木夹书板,采取恒温恒湿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防虫和杀虫等措施,实现全方位保护。

  在把脉问诊中传承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为1.3%至12.2%。PTSD临床具体表现为恐惧记忆的泛化、创伤性事件的闪回或噩梦、过度警觉以及情绪负面化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朱国旗研究员团队揭示了中医经典名方——疗愈神经精神疾病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植物医学》上。

  如何通过药物调节这一过程?朱国旗率团队在古老的新安医学中医典籍中寻找答案。“尽管PTSD这个疾病名称在19世纪80年代才被西方医学正式提出,但我国中医药学家早已对类似疾病的病因病机作过论述,认为七情内伤是致病根本原因。”朱国旗说,清代新安医家程国彭所著的《医学心悟》中记载了很多经典的方剂,安神定志丸就是其中之一。

  收录1949年以前有据可查的安徽医籍文献1174种,其中现存文献629种,佚失文献545种……从项目立项至编撰成书前后历时6年,安徽中医药大学王鹏教授团队主持编撰的《安徽中医古籍总目提要》2021年正式出版。该书是迄今收载安徽医籍文献最多最全的专题提要性目录学类工具书。

  “《安徽中医古籍总目提要》的问世,填补了我省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和出版领域的空白,很好地传承了我省中医古籍。”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鹏说。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一直在行动,与时代同行,向深处发力,多措并举让尘封在藏书馆的中医古籍文字“活”起来,接下来,将持续推动中医古籍的挖掘、保护与传承,为健康安徽助力,为安徽文化添彩。(朱琳琳)


  转自:安徽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