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化标识”日前揭晓,分别为古田会议、林则徐、郑成功、妈祖信俗、朱熹、闽茶、德化白瓷、闽菜、泉州古城、武夷山、福建土楼、三坊七巷、鼓浪屿,这个结果较全面地代表了福建特色。
历史和文化是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区域文化标识是将抽象历史文化具象化、符号化的最佳载体,也将成为广大居民的精神坐标、精神气质。
从全省各地报送推荐的近200个名单中遴选出13项文化标识,只是摸清资源底数、增进公众认同的重要一步,接下来应当很好地利用这次评选结果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相关部门要做好从内容提供商到故事生产者转变的准备,打造文化标识并建设文化地标。
要抓住13项文化标识,不断擦亮福建的文化底色,构筑福建文化发展新优势,以人文品牌撬动区域发展,提升城乡文化软实力。福建新近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三坊七巷的申遗工作与推广福州鱼丸特色品牌,体现的正是这一思路。
建设文化地标要有实举措。我们要遵循“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保护为先、利用为要”的思路,树立整体思维,强化全省联动,规划设计一批旅游景区、线路,探索开发一批文创产品,创作一批文艺精品,组织一批品牌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的标志性IP,构建一批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商业街区,从文化传承、景观提升、产业发展、营销推广4个方面,对全省范围内的文旅融合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引发游客的共情共鸣。
文化标识具有地域性,而转化利用的载体大体相近,通常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风情小镇等类型。其中又常常包括主题民宿、特色游步道、标识系统、LOGO设计、景观小品、休息设施、研学游线路产品,等等。怎样建设得与众不同?这就需要营造新的文旅生态体系,创造新的文化迭代产品。在福建德化三班陶瓷古镇,新建的茶具城是以茶具为核心的产业平台和创意街区,展示了德化白瓷集聚资源又细分市场的灵活机制,类似的经验值得借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方式,实现对文化标识的高质量转化利用,同时不断创新旅游业态,着力锻造先导性、示范性的文旅样板工程,我们就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转自:福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