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红色文物陈列展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程枝文    时间:2021-09-17





  记者:陈列展览作为呈现的艺术,是由逻辑思维走向形象思维的过程,策展人需要何种素养?

  杨卫东: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见微知著,都应怀着敬畏之心。必须树立宏大的历史观,通过革命历史陈列唤醒时代记忆,让大众更清晰地认识我们的民族、国家和历史。

  用展览做党史宣传和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唯有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才能驾驭全局,才能梳理大量原始而生动的党史文物、资料以及图片,并配以雕塑、景观、模型、高科技等等,最大程度还原党的历史,挖掘其背后的精神,把党史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以更具有渲染力的方式、以历史观照现实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

  记者:展览是一项系统工程,策划至关重要。怎样才能让策展不停留在纸面上?

  杨卫东:策展人首先应是一位历史学者。无论什么题材,一定是以历史学作为基础,使用历史学的科学方法来进行研究的。其次,策展人是陈列文本方案的编写者,过程绕不开陈列艺术设计。在通晓国家政策、行业规范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学识以及经验、智慧去解读。当然,还需要了解文物、高科技运用、大众心理学、美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

  博物馆的基本职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策展经验,可以为展览的延展创造空间与时间的律动。创新能力是策展的生命线。在现实中,博物馆、纪念馆展示陈列的“千展一面”非常严重。创意创新既源于天赋,又源于后天积累,更源于责任感和使命感。

  记者:展览设计需要有核心思想。策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见精神”。如何提炼有思想意蕴的主题?又如何通过故事构筑叙事空间?

  杨卫东:主题是来自策展人对藏品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时代的敏锐嗅觉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同样一批藏品,不同组合方式、摆放顺序,可以做出完全不同主题的展览。比如,在宁化长征纪念馆,我们使用“东经116°”地理标记,既诠释了宁化是最远长征出发地,又点亮了展览万里长征第一步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还将枯燥的技术问题以操作指南的形式呈献出来,便于观众理解。

  无数经典案例证明:讲述背景故事,构筑叙事空间,是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最有效的展示手段之一。故事线就是表达观点的一种逻辑。通过故事来解读展项,然后让参观者联系自身实际感受,或者与参观者的思想产生触碰,这就是展览的最终目的,即关注人、关注人的情感。


  转自:福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