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走红 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什么启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李婷    时间:2021-08-04





  86门课程覆盖10个区,预计招生2000人——深受80后、90后喜爱的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再度扩容,将于8月5日10点正式开启秋季班网上招生报名通道。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从2016年起推出,截至目前共开办课程181期,参与学员近4700人,总计有56400人次享受到了公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很多学员结束一天的忙碌,从下班的地方直接赶来,哪怕距离不近,甚至来不及吃晚饭,依然要挤出时间来上课。一度,该夜校还上了热搜。

  如今,对许多上海市民来说,利用休息时间去市民艺术夜校上一堂自己喜欢的艺术课,或在线报一个艺术网课,已然成为丰富生活的一种方式。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走红,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什么启示?

  美好生活,人人向往

  “美好生活,人人向往。今天,人们不仅有更高的物质需求,也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蒯大申如是说。

  在我国,市民艺术教育两头热中间冷——少儿艺术教育火热,老年大学如火如荼,中青年艺术教育却鲜有人问津,即便有,费用也很高。上海市民艺术夜校面向18到55岁人群开设公益性的艺术入门课程,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统计数据显示,往期报名的学员中,80后90后占了绝大多数。不少人表示,艺术的学习让他们找到了自我,使得原本平淡的生活多姿多彩起来。“工作、生活再忙,也要有属于自己的艺术时间。”在静安区文化馆,陈悦端起一杯刚刚做好的咖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着从香气和口感中辨别咖啡豆的产地。她说,自己几乎每天都喝咖啡,有时一天要喝三四杯,但对咖啡知识知之甚少。令她惊喜的是,这个咖啡美学课不仅传授知识,还有实操内容,学完能在家制作一杯喜爱的手冲咖啡。

  事实上,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契合,是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走红的一大动因。以徐汇区文化馆为例,该馆周边有很多学校和园区,聚集了不少全职妈妈和白领,于是适时推出戏剧表演入门班、肚皮舞体验班。“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提升自己。”馆长戴菲菲说。

  夜校请的老师都是专业人士,备课、讲课付出了很多心血。比如,总校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光影美术课,20余名学员的班级配有3名老师,主讲老师是巴萨当代美术馆馆长徐杨洋,馆里两名青年艺术家担任助教。“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吸引更多人入门艺术。”徐杨洋说。

  从插花、香道到手机摄影,再到水彩画,傅美清连续报了四期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她笑言,自己所有的才艺,都是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学的。

  “‘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这是上海定义城市软实力中的一句话,我们希望通过做好做大市民艺术夜校这个项目提升市民幸福感,为城市软实力建设添砖加瓦。”市群艺馆馆长、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总校区负责人吴鹏宏说。

  公共文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夜校让文化场馆实现高频运转,走进更多市民的生活中。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叶笑樱坦言,以前,基层文化场馆大多只在白天开放,在夜校的带动下,文化馆的夜晚也热闹起来,成为人们爱来的好地方。

  今年春季,上海市民艺术夜校首度扩容,联合静安、徐汇、长宁和虹口四家区级文化馆开设了分校。而即将到来的秋季班在四所分校基础上新增了普陀、奉贤、浦东、浦南、闵行、青浦、嘉定、临港(国际艺术园)八所分校以及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徐汇区康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虹口区上滨生活广场三个教学点,开启夜校进商圈、进园区、进街道的试点工作。未来,上海还将推动市民艺术夜校逐步覆盖至全市16个区。

  课程设置上,秋季班也增加了许多全新内容,占比近三分之一。这之中,包括沪语体验班、陶笛入门班、扎染体验班、养生舞体验班等。根据中青年参与艺术培训的特点,所有课程开展统一招生报名工作,并采取同一门类每学员每年限报一次的学制管理,让更多的中青年能参与到市民夜校的学习。

  而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还将委托第三方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对课程进行评估,对培训课程作出客观、公正评价,实现优胜劣汰。

  “希望能让上海多年来在公共文化建设与投入的成果,惠及到更多的青年人,让在上海奋斗打拼的青年人,能够有机会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吴鹏宏说。

  秋季班将于8月30日起总校开学,9月6日起分校及教学点开学,每期班12次课。业内人士指出,二三十年前的夜校,是利用晚上、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大学扩招,夜校正渐渐“消失”,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段往事。如今,市民艺术夜校用另一种形式让夜校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从补课的刚需,到享受艺术熏陶,被全新定义的夜校体现老百姓需求的变迁,也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期待有更多探索和创新,让中青年有机会走进文化艺术之门。


  作者:李婷  


  转自:文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