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生长” 70余块残件拼出三星堆三号神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4-07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三星堆博物馆迎来4万余名观众。高大的青铜神树、造型神秘的纵目面具等国宝文物,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鲜为人知的是,1986年对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发掘中,出土神树并非只有一件,而是估略有6至8件之多。记者4月6日从三星堆博物馆获悉,经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三星堆三号神树的修复已经启动并初见成效。35年前出土时的70多截青铜残件,经文物修复专家预拼接,已重新“生长”。


  据介绍,这株神树在完全修复完成后,将在博物馆公开展出,与三星堆镇馆之宝——一号青铜神树一起,共同展示三星堆时期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休眠


  出土30余年后才修复


  与一、二号神树造型截然不同


  记者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看到,预拼在一起的三号神树,主干两两缠绕、向天际蔓延生长;树枝分两层,枝蔓上有密集挂孔,显示曾经挂有饰件;树顶上,神秘的人首鸟身像展开双翅、尾翎高高竖起……尽管整件神树仅有1米左右,但与一、二号神树截然不同的优美造型,仍然令见多识广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赞叹不已。


  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因当地村民烧砖取土被意外发现,随即开始抢救性发掘。在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多件国宝级文物,其中就包括修复后高达396厘米的一号青铜神树。而在随后的发掘整理中,考古人员发现被砍砸埋入祭祀坑的青铜残件中,还有6至8件神树。它们看上去似乎造型接近,但以三号神树为代表的残件,风格尤为独特。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一号青铜神树最大的特点就是体量巨大,尤其枝干一侧,有一条龙沿树而下,似乎借此表达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世界观。二号神树目前仅留一米多高的下半段,底部是山形底座,与一号神树相似,却多了跪坐人像,且树干上伸出的枝条上翘,与一号神树下垂的树枝不同。


  考古人员在整理这些残件时,发现有一批神树的树干颇为不同。它们并非光滑的一根,而是铸成了两两缠绕的麻花造型。这批残件多达70余件,标注为三号神树。


  时隔30余年,当一批又一批文物经过修复送入博物馆展厅之后,三号神树的修复也提上日程。三号神树的残件相对较多,可以修复出相对完整的神树,更重要的是,其树枝形态、树顶的人首鸟身像相比一号神树,都十分特别,这说明它是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另一种造型。


  复活


  用70多段残件“拼图”


  让神树重新“生长”


  2019年,三号神树的修复获得了国家文物局划拨的专项资金,修复正式启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派出文物保护团队保驾护航。其中,文物拼接修复的工作,主要由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专家郭汉中领衔。


  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文物“预拼接”,即把70多段残件,拼出大概的神树形状。再用丝线缠绕捆扎、钢架支撑的方式,让神树暂时“站”起来。


  郭汉中自有“拼图”绝招。二号祭祀坑的文物都经过敲砸才填埋,损毁严重。预拼接时,郭汉中根据树枝断截口细微的区别,找出两两相连的残枝。“如果这两根树枝断截口吻合,说明它们曾连在一起。三号神树主干缠绕的形态,则上了双保险。树枝拼接好后,如果断面处缠绕的线条没有错位,就更能说明拼接成功。”


  主树干就这样渐渐“长”在了一起,掉落的6根枝桠也分别进行了拼接。尽管还没有正式拼装,根据树枝上的断截口以及细微处的信息,郭汉中在脑海里复原出了三号神树的大致形状——它的三足底座装饰了花蕊,底座往上,主树干共有3根。再往上,最底层的树枝为单枝;而更上一层的树枝则为双枝。


  在神树拼接过程中,郭汉中不仅让两件独立的人首鸟身像重新飞上了树顶,还为它们找到了散落多年的精美尾翎,成为修复过程中的一大惊喜。


  三星堆人首鸟身像,当年出土时有两件已经从神树上脱落,文物定级时,也单独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然而,它们和三号神树树顶上另一件残留的人首鸟身像造型非常相似,被学术界一致认为是三号神树残件。因此,当分别保存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三星堆博物馆的三号神树残件终于重新聚首时,郭汉中把两件人首鸟身像也分别放到了树顶。毫无意外,它们顿时形成了3个人头鸟身像身体向外、展翅欲飞、威风凛凛站在神树花蕊上的造型。


  这时郭汉中发现,神树上已有的人首鸟身像尾翎残断,不知缺失部分是什么造型。他想起三星堆祭祀坑考古报告里线描了一件鸟形饰,造型和大小与人首鸟身像颇为匹配,于是兴冲冲地来到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一大堆鸟形饰残件中,找到了两根完整的尾翎。拿回来一拼,果然就可以插在两件人首鸟身像后面。“原来那件尾翎残断的,如今找到参照物,以后也可以照此复原了。”他兴奋地说。


  身份


  或是《山海经》中的扶桑树


  人首鸟身像是神话中的木神句芒


  虽然神树还未完全复原,当年参与祭祀坑发掘的两位领队陈德安与陈显丹已经有了初步论断,认为“这株神树,刻画的应该就是《山海经》里的扶桑树”。


  陈德安说,《山海经·海外东经》曾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里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汤谷,通常认为在东海之东的碧海中,意即在遥远的东方,太阳栖息的神树扶桑就生长在那里。扶桑树的形状,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根据记载,在他的《海内十洲记》中这样写道:“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让人没想到的是,原以为是神话传说中的扶桑造型,三星堆的先民们竟然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制作了出来。


  “这充分体现了三星堆人对神树、对太阳的崇拜。”陈显丹说,三号神树的大小、造型和一号神树大不相同,“同时也可以说明三星堆人的神树不止一种。一号神树体量巨大,可能放置于固定场所,小的青铜神树或许就可以灵活移动,在不同的祭祀场所使用。”


  那站立在神树顶端的人首鸟身像又是谁呢?两位考古专家均认为应该是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句芒(gōumáng)。在神话传说中,句芒正是人首鸟身,太阳升起的地方和神树扶桑都归他管。因此三号神树上,他站在扶桑之上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作为当年祭祀坑发掘的亲历者,陈显丹期待着三号神树最终的复原。他告诉记者,三号神树的树干上,残留着包裹的金箔;祭祀坑出土的残件中,有一些3个一组的小果实也包有金箔,此外还有一些金牙璋、金鱼之类的小件。三号神树的树枝上残留有一排排挂孔,还有一个残留挂钩,那么,这些金饰是否就是神树上散落的装饰物?如果是,那么三号神树则将以精美取胜。


  在没有确切信息前,文物修复专家当然不可能随便把这些金饰挂到神树上。但在三维电脑模型上,他们计划尝试把这些配饰“挂”上去。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余健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更直观、鲜活的方式吸引公众加深对文物的了解。”(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晓铃)



  转自: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