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炸”背后,亦有“好牌”——2021河南省春晚缘何被赞“出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2-18





17289363628782120954.jpg

  这是河南省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录制时的画面(2月1日摄)。新华社发


  “王炸”背后,亦有“好牌”——2021河南省春晚缘何被赞“出圈”?


  新华社记者翟濯


  “2021河南省春晚的《唐宫夜宴》是我心中的最佳节目”“甩出王炸”“支棱起来了”“青铜变王者”……


  2021年的春晚大餐,一向低调的河南春晚凭借着硬核的节目内容,竟然“C位出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网民纷纷留言,对河南春晚赞誉有加。


  “王炸”背后,亦有“好牌”。2021河南省春晚缘何被赞“出圈”?新华社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3430674074701260756.jpg

  这是河南省春晚节目《新春国乐畅想曲》录制时的画面(2月2日摄)。新华社发


  互联网思维突破流量“怪圈”


  互联网时代,春晚舞台是否必须请来一线大牌,才能带来流量加持?河南春晚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没有浮夸的宣传,整台晚会制作成本不足千万,略显朴素的河南春晚却在网络上赢得了百万网民在线“打call”。节目视频播放量超20亿,微博主话题阅读量4.9亿次,多次登上各平台热搜榜单……一时间,河南春晚刷屏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4398457560776691168.jpg

  这是河南省春晚节目《新春国乐畅想曲》录制时的画面(2月2日摄)。新华社发


  2021河南省春晚总导演陈雷认为,从节目编排到后期宣发,主动拥抱互联网思维是河南春晚取得成功的关键。“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大家会不会来看?为什么要看?看点在哪?在整台晚会的制作上,我们始终带着这些问题去实践和思考。”


  陈雷说,河南春晚是让表演者去服务节目内容,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节目观赏中取得情感共鸣。


  以节目《我们能》为例,以小见大式的故事化表达和精美的歌舞编排,再现了各行各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奉献与付出。小女孩与年轻母亲的隔空拥抱,把人们再次拉回到抗疫记忆的同时,也触发了不少人的泪点。


  “把每个人共同的生活经历融入作品之中,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我们的节目才能打动人心,才能被认可。”2021河南省春晚艺术总监李暄说。


4398457560776691168.jpg

这是河南省春晚节目《白衣执甲》录制时的画面(1月31日摄)。新华社发


11103014362604185812.jpg

  这是河南省春晚节目《天地之中》录制时的画面(1月30日摄)。新华社发


  创新表达唤醒文化自信


  今年的河南春晚,爆款节目非《唐宫夜宴》莫属。


  这支5分钟的舞蹈,将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嬉笑怒骂,时而严肃,时而活泼。背景配以“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诸多“宝物”,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活起来的博物馆奇妙夜。


  “如果只是单纯的舞蹈表演,《唐宫夜宴》的影响力肯定没有这么大。我们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时间、地点的变化,把整段舞蹈分段切换,并结合了中国山水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李暄认为,正是表达方式的创新,才重新唤醒了传统文化原本就具有的巨大魅力。


1828930796027974676.jpg

这是河南省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录制时的画面(2月1日摄)。新华社发


  “舞蹈里有国宝,有国风,还有国潮。国宝带国风,国风造国潮,用传统文化引领潮流之风,是传统文化重焕生命力的重要手段。”李暄说。


  网民评价《唐宫夜宴》让自己看到了熟悉的陌生感,“那些小女孩的身影,不就是这个时代正在赶上班早高峰的我们吗?”古今时间线上的关联,也是陈雷认为《唐宫夜宴》的成功之处。


  “把趣味性的古代场景还原成今天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古玩和每个现代人的心灵发生碰撞。我觉得这是让传统文化、古代文物活起来的好办法。”陈雷说。


  “出圈”背后彰显民众文化审美提升


  一系列创新之举,让曾经并未受广泛关注的河南春晚成功“出圈”。对此,2021河南省春晚执行策划徐娜认为,“出圈”背后反映了民众对文化类产品审美水平的提升。


  “文化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在视野、格局、深度上的引领。河南春晚能打出‘王炸’,依托的是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副‘好牌’。‘出圈’的表面是我们在坚持做文化,背后却是寻找文化的观众找到了我们。”徐娜说。


  陈雷也坦言,最开心的不是听到别人对节目质量的夸赞,而是听到有人看完节目后,确实想去博物馆转一转。“这恰恰体现了每个人身上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只是需要我们通过创新手段去唤醒。”


  实际上,全国多地博物院正在通过各种创新手段,激活传统文化活力,满足更多游客“转一转”的文化消费需求。


14667740239415230007.jpg

  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演示“考古盲盒”的开盒过程(2020年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袁月明摄


  河南博物院将馆内珍宝打造为“考古盲盒”,还附赠考古钻探工具“洛阳铲”;北京故宫博物院打造了“故宫生活”等系列文创产品;三星堆博物馆将收藏的青铜大立人、铜戴冠纵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文物设计成玩偶模型,深受游客喜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除去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十三五”时期,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年消费支出持续上涨,2019年达到2513元,增长12.9%,占人均年消费支出的11.7%。


  陈雷认为,河南春晚的“出圈”现象,在给予文艺工作者信心的同时,也对当前文艺创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好题材、用好形式、讲好故事,是文化类节目和产品创新的关键。(参与记者:牛少杰、李文哲)


13451139161403666468.jpg

  参观者在河南博物院挑选文创产品(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许雅楠摄


13008510121853090495.jpg

3018491608848838855.jpg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2020年9月24日,参观者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内拍摄展品“妇好鸮尊”(新华社记者李安摄);右图为,这是2020年9月24日在河南博物院拍摄的有“妇好鸮尊”图样的咖啡(新华社记者李文哲摄)。新华社发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