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节目创新还有更多可能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26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春节期间,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因一位支教老师在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唱响,一夜之间走进了无数观众心中。
 
  继去年春节期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掀起了一整年文化节目的热潮,荧屏上的“诗词热”也蔓延开来,然而跟风者多,创新者少,“擂台比拼”和“经典诵读”两种形式占据了太大比例。与央视打造的上一个爆款节目《国家宝藏》异曲同工,《经典咏流传》吟唱的是诗词的前世今生。正如《苔》中所蕴含的“普通人也是有价值的”,这种情感穿越古今,再次诠释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强大生命力与现实意义,也为火爆一时的文化类节目开辟了一条新路。
 
  把古典诗词唱出来,其实是回归了诗词本性。“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古诗词自诞生以来就与音乐密不可分。而现代音乐人对古诗词进行现代谱曲演唱的尝试也早已开始,比如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等等。所以最初听到《经典咏流传》时,还想当然地以为是采用颇具古韵的曲调,或是音乐人的旧作。不过节目显然没有简单照搬,而是选择立足当下,为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邀请老中青三代明星为经典传唱人,并吸纳更多的时尚元素。比如第一个登场的王俊凯演绎了明朝钱福的《明日歌》,伴舞的是百余个人工智能小机器人;许渊冲老先生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翻译为英文诗歌,并由4国艺术家用4种乐器重新演绎,创新已相当大胆。
 
  不过在多首曲目刷屏的同时,也有作品被指存在缺憾,没有做到古诗和现代歌词的水乳交融,比如《赠从弟》和《男儿当自强》的混搭有些不伦不类,《墨梅》《定风波》《鹊桥仙》等诗词的改编过于简单等等。相比音乐美学和诗词美学的高度,节目圈粉的利器仍是诗词背后的故事。
 
  当然了,这些缺陷仍是瑕不掩瑜。《经典咏流传》的创新为文化类节目提供了更多可能,除了诗词与音乐,创作者们还可以在文、史、美、哲方面挖得更深、拓得更宽,以满足更多观众求知若渴的欣赏需求。(耿愿)

       转自:长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国内综艺节目比拼神剪辑 强行煽情不可取

    国内综艺节目在过去三四年间呈井喷式爆发,传统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推出的各类真人秀层出不穷。随着节目模式和明星阵容越来越趋同,“神剪辑”的作用越发凸显。后期团队如何在剪辑和合成时,通过各种蒙太奇手法、二次元手段来制造...
    2017-06-01
  • 音乐类综艺节目:人红歌不红

    自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拉开帷幕以来,中国音乐类综艺节目发展得如火如荼,在电视节目制作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7-06-14
  • 《中餐厅》的主厨这次真的累瘫了 张亮筋疲力尽睁不开眼

    本周六晚22 : 00湖南卫视《中餐厅》即将揭晓答案。
    2017-08-19
  • 光明日报:文化类节目从火一阵到一直火

    光明日报:文化类节目从火一阵到一直火

    2017年春天,《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朗读者》等多档文化类节目陆续开播,火爆荧屏,不仅收视和关注度居高不下,还赢得了观众的如潮好评,许多业界专家就此得出了“文化类节目的春天已然到来”的论断。
    2017-11-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